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胆蛔汤《临证医案医方》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胆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临证医案医方》。具有驱蛔,解痉,止痛的功效。主治胆道蛔虫病。症见右上腹阵发性剧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屈膝体位。临床常用于右肋下钻顶性疼痛,或吐蛔等疾病。

歌诀乌梅君子楝榧槟,驱蛔止痛疏肠梗。腹痛再加木香枳,有热黄柏连可清。

组成槟榔15克,苦楝根皮6克,使君子(炒香)9克,炒榧子9克,乌梅3克,木香3克,炒枳实3克。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小儿用量酌减。

功用驱蛔,解痉,止痛。

主治胆道蛔虫病。右上腹阵发性剧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屈膝体位。

方义胆蛔汤为治疗胆道蛔虫病的经验方。其方中乌梅味酸能制蛔虫蠕动,安蛔止痛;使君子、苦楝根皮、榧子肉均为驱杀蛔虫的要药,合用则驱蛔之力更强;槟榔能驱杀蛔虫消积,且又具行气缓泻之功。全方诸药配伍以成驱虫止痛方剂。

运用本方为治疗胆道蛔虫病的常用方。临床以右肋下钻顶性疼痛,或吐蛔为应用要点。

加减化裁如腹痛甚,可加木香、枳壳以行气正痛;兼有发热,可加黄连或黄柏以清热;大便秘结,可加枳实、玄明粉以攻下通便;治疗蛔虫性肠梗阻,可酌情配入学竺、枳壳、木香、大黄等行气通便药要用,亦可配合针刺四缝或大接穴,以增强本方的作用。或加服生油50ml,口服或胃管给药。

附注本方用量为6~10岁儿童用量。

重要文献摘要《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胆道蛔虫症的发生,是因寄生在体内的蛔虫上行钻入胆道而引发。治疗重点在于驱蛔,安蛔,止痛。胆蛔汤中,使君子、苦楝根皮、榧子肉均为驱蛔虫的要药,备药合用则驱虫力更大。前人经验认为,‘蛔得酸则静’,故用乌梅酸味以安蛔止痛;更兼槟榔杀虫消积,行气通便,则易使蛔虫退出胆道,排出体外而病愈。临床运用时,如腹痛甚者,可加木香、枳壳以行气止痛;兼有发热者,可加黄连或黄柏以清热;大便秘结者,可加枳实、玄明粉以攻下通便。”

《跟名师学临床系列丛书》:“中药治虫,历来有之,冶虫之方,亦属不少。但有些中医却认为中药驱虫无效,其实不是中药无效,而是药物不合规格!如使君子打开其肉已腐烂变质,或用整个使君子而不打烂,榧子肉已霉变,苦栋根白皮不是二层皮,而是根木一块⋯⋯多年前曾去农村巡回医疗,所见蛔虫病的小孩真多!其中胆道蛔虫症亦不少,蛔虫团梗阻间亦有之。我们都靠中药、针灸得到解决。当时凡遇胆道蛔虫病,我们接诊后先嘱患儿父母去挖苦栋根白皮,取回配药,一方面静脉滴注等渗葡萄糖。很多患儿经滴注后,疼痛即逐步缓解,服胆蛔汤后阵发之疼痛乃止。多数在12小时前后即排虫。根据个人体会,此方比仲景之乌梅丸更有效。乌梅丸对胆道蛔虫之轻者有效。巡回医疗归来后,我院一女同学患胆道蛔虫,未用滴注,单用胆蛔汤数剂而愈。运用咀蛔汤,药材的质量很重要,根据个人经验,苦栋根白皮杀虫药力专著,一定要鲜用,且不能夹杂红皮,红皮毒性较大,轻则伤正,重则可致中毒。使君子需打烂,整个使用则无效,此药亦不宜重用,过量会引致呃逆。槟榔凡经加工切片者效果多不佳,最好临时切片或打烂用,我喜欢用枣子槟榔,因容易加工,切开即用。”

注意事项本方对胆道蛔虫症确有一定疗效,但应密切注视病情变化。如服药多次不见效,应改用其它治疗方法。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左加成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