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皮饮,中医方剂名。出自《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具有健脾除湿,疏风和血的功效。主治亚急性、慢性荨麻疹。
歌诀姜扁腹桑冬川,五骨藓苓丹。
组成地骨皮三钱(9g),五加皮三钱(9g),桑白皮五钱(15g),干姜皮二钱(6g),大腹皮三钱(9g),白鲜皮五钱(15g),粉丹皮三钱(9g),赤苓皮五钱(15g),冬瓜皮五钱(15g),扁豆皮五钱(15g),川槿皮三钱(9g)。
制法将以上各味水煎2~3次。每天分2~3次温服。
功用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主治亚急性、慢性荨麻疹。
方义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湿,涤清胃肠积滞,原方五皮饮中的生姜皮改为干姜皮,取其辛温和胃,固表守而不走之性;白鲜皮、川槿皮祛风止痒;粉丹皮凉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泄肺而清皮毛。
配伍特点本方是由《六科准绳》中五皮饮(陈皮、茯苓皮、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化裁而来,以健脾除湿治本为主,佐以和血疏风而止痒。
运用临床上陈彤云教授将瘾疹分为4个证型:阳虚风寒证、血虚风热证、气血失和型、风湿蕴阻型。
加减化裁若患者遇冷而复发,则重用干姜皮;遇热而发作,则去干姜皮,另加干生地五钱至一两。若热邪较重者,可重用桑白皮、丹皮、地骨皮。若湿邪较重者,可重用冬瓜皮、茯苓皮、大腹皮、扁豆皮。若风邪重者,可重用五加皮、白藓皮,或加人防风。若身体虚弱、面色觥白、心悸盗汗、汗后发疹者,可加黄芪、白术、防风、首乌藤、白芍、当归、浮萍。
使用注意多皮饮主要是针对顽固性慢性荨麻疹,经常复发,而发作时以皮疹为主,而且湿重于热,用过麻黄方不效的患者为宜。
附注王莒生教授沿用赵炳南教授的经验,利用其“以皮走皮、以皮治皮”之特点,多将此方应用于多种有风、有湿的皮肤病之中,如荨麻疹、湿疹、玫瑰糠疹、环状红斑、酒渣鼻、斑秃等。在用药方面可与玉屏风散、四物汤等配合使用。治疗荨麻疹时,血虚风燥型加当归、熟地黄、白芍、五味子;胃肠湿热型加黄连、黄芩、半夏、党参、熟大黄;表虚不固型加黄芪、白术。多皮饮的现代研究以基础研究和临床观察为主要形式,不仅包括中药汤剂及免煎颗粒的疗效对比,还包括应用现代检验技术对变态反应的重要指标血清总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数进行的检验。赵雅梅等比较中药汤剂与免煎中药饮片两种不同剂型的多皮饮加味治疗荨麻疹的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杜蕊等研究发现多皮饮可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及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数。张桂萍等以多皮饮合四物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发现其比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显著。多皮饮的应用范围已扩展至玫瑰糠疹等皮肤病。
文献摘要《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主亚急性或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症。本方可以常服。若患者遇冷而复发则重用干姜皮,遇热而发作则去干姜皮,另加干生地黄15~30g。虽然慢性患者经治愈,近期已无新生皮疹,但为了减少复发,最好在治愈后再服药一阶段,或长期服用丸药。在治疗期间或在恢复以后,必须注意饮食禁忌,避免食用鱼、虾、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
《陈彤云损美性皮肤病治验》:“辨证要点:反复起风团,色淡红或皮肤色;发作常无明显诱因和规律,无恶风寒、恶热等全身症状;或有纳少乏力,腹胀便溏;舌质淡,舌苔白或白厚,脉滑。 治疗宜健脾消导、散风除湿,方用多皮饮加减。主要治疗用药有冬瓜皮15g、茯芩皮15g、白鲜皮30g、地骨皮15g、陈皮10g、桑白皮15g、神曲10g、牡丹皮10g、白术10g。”
《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 欧阳恒》:“对反复发作的慢性患者,则宗赵炳南多皮饮的方义,使用一些健脾利湿的皮类中药,以皮行水,同时用荆芥、防风、蝉衣以疏风清热,浮萍祛风止痒,利水消肿,如伴有腹痛,则加枳实、厚朴、苏叶理气止痛。”
《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学》:“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同,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同表,方以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俞若熙 - 副主任医师,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