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补气运脾丸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补气运脾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杂病源流犀烛》卷七。具有益气补中,健脾和胃之功效。主治胃汗。胃家虚,水谷气脱散,汗从胃自出。

组成人参二钱(6g),白术三钱(9g),茯苓、橘红各一钱半(4.5g),黄芪一钱(3g),砂仁八分(2.4g),炙草四分(1.2g),半夏(无痰不用)一钱(3g),生姜三片,大枣二枚。

用法用量研为细末,和丸服。

功用益气补中,健脾和胃。

主治胃汗。胃家虚,水谷气脱散,汗从胃自出。

方义方中人参、黄芪健脾益气;白术、茯苓、砂仁燥湿醒脾;橘红、半夏燥湿化痰行气,防止脾气失健,痰浊内生。

加减化裁若脾阳虚衰,脘腹冷、吐清涎者可加干姜、高良姜。

附注本方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温脾止泻,降逆止呕,燥湿化痰。(《中国人参方集》)

文献摘要原方选论:

《杂病源流犀烛》:“补气运脾丸:[胃汗]人参二钱,白术三钱,茯苓、橘红各一钱半,黄芪一钱,砂仁八分,炙草四分,半夏一钱(无痰不用),姜三,枣二。”

方论选录:

1.《噎膈》:“又或有脾气亏败,血液俱耗,胃脘干枯,小便闭,大便如羊粪,隧道涩而成病宜参用补气运脾丸、滋血润肠丸。”

2.《中医大辞典》:“胃虚汗:证名。指胃气虚弱而致自汗之证。《张氏医通·杂门》:‘胃虚水谷气脱散者,汗自出,必气虚少食。’治宜补气运脾丸。”

3.《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精粹》:“脾气虚褒:证候:患者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胃脘痞闷不舒,脉多虚弱。辨证分析:该证多属后期表现,长期的噎食不下,脾胃失于谷气滋养,故虚衰,脾胃运化失司,则食少纳呆;脾虚不能化生气血,故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治法:健脾益气。方药:补气运脾丸(人参、白术、茯苓,黄芪、砂仁、橘红、半夏、甘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宇捷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