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护胃承气汤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护胃承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二。具有滋液生津,清热养阴的功效。主治温病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黑,或金黄色,脉沉而有力者。

歌诀承气新加护胃名,脉沉有力热难清;元参麦地丹知母,加入西军里始通。

组成生大黄三钱(9g),元参三钱(9g),细生地三钱(9g),丹皮二钱(6g),知母二钱(6g),麦冬(连心)三钱(9g)。

用法用量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结粪,止后服,不便,再服。

功用滋液生津,清热养阴。

主治温病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黑,或金黄色,脉沉而有力者。

方义此方用于阳明热结用攻下剂后,热结盛实而正气未虚的“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黑,或金黄色,脉沉而有力”等证候。方中用生大黄苦寒清热泄结,通下去实,麦冬甘凉滋阴清热,增液润燥共为主药,吴氏称此为“苦甘法”;元参、细生地甘凉滋阴,润燥护胃为辅药;知母甘寒清胃热,润燥热,丹皮苦甘寒清阴分伏热共为佐使。共奏清热润燥、缓下热结之功。此方取法大黄泻下热结,依赖增液汤加丹、知滋阴润燥,增液护胃为后盾,而创立“护胃承气汤”方。故吴氏指出:“温病下后,邪气已净,必然脉静身凉。邪气不净,有延至数日邪气复聚于胃,须再通其里者,甚至屡下而后净者,诚有如吴又可所云,但正气日虚一日,阴津日耗一日,须加意防护其阴,不可稍有卤莽,是在任其责者临时斟酌尽善耳。吴又可于邪气复聚之证,但主以小承气汤,本论于此处分别立法。”

重要文献摘要《温病条辨》:“护胃承气汤方,苦甘法,生大黄三钱,元参三钱,细生地三钱,丹皮二钱,知母二钱,麦冬三钱,连心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结粪,止后服,不便,再服。”

《中医类似方剂鉴别运用大全》:“滋阴攻下类方证治鉴别,此类衍化方常以增液汤加硝、黄之属组方,同治热结津枯证,方如增液承气汤、护胃承气汤。”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静 - 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