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大豆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精义》卷下引《太平圣惠方》。具有清热祛湿消肿之功效。主治外阴蚀,下疳,u疮肿痛。
组成甘草三两,赤皮葱三茎,大豆一合。
用法用量用水三升,煮豆熟为度。用槐条一握同煮,取清汁热淋浴,冷即再温。浸三二时为度。
功用清热祛湿消肿。
主治外阴蚀,下疳,u疮肿痛。
文献摘要原方选录
《外科精义》:“甘草大豆汤出《圣惠方》治外阴蚀下疳,u疮肿痛。甘草三两,赤皮葱三茎,大豆一合。上用水三升,煮豆熟为度,用槐条一握同煮,取清汁热淋浴,冷即再温。浸三、二时为度,大效。”
方论选录
1.《中国古今医学大观》:“至外治法,不过用药水净洗,宜甘草大豆汤(甘草三两,赤皮葱三个,大豆一合,水三升,槐条一把;同煮烂熟为度,滤清汁,热淋),再用药或敷或掺之。”
2.《中华药浴》:“还记载了甘草大豆汤治疗阴蚀、下疳、阴湿,此方由甘草、赤皮葱、大豆、槐枝组成,煎汤洗浴阴部,治疗阴道炎、外阴溃疡等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龚小刚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