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六一顺气汤《伤寒六书》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六一顺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六书》卷三。主治伤寒热邪传里,大便结实,口燥咽干,怕热谵语,揭衣狂妄,扬手掷足,斑黄阳厥,潮热自汗,胸腹硬满,绕脐痛。

组成大黄、枳实、黄芩、厚朴、甘草、柴胡、芒硝、芍药。

用法用量上先将水二钟,滚三沸后入药,煎至八分,临服时入铁锈水三匙调服。

主治伤寒热邪传里,大便结实,口燥咽干,怕热谵语,揭衣狂妄,扬手掷足,斑黄阳厥,潮热自汗,胸腹硬满,绕脐痛。

加减化裁结胸证,心下硬痛,手不可近,燥渴谵语,大便实者,去甘草,加甘遂、桔梗;凡伤寒过经,及老弱并血气两虚之人,或妇人产后有下证,或有下后不解,或有表证尚未除,而里证又急,不得不下者,去芒硝。

重要文献摘要《医学纂要》:“六一顺气汤,治伤寒邪热传里,大便结实,口躁咽干、怕热、谵语、揭衣狂走、斑黄、阳厥、潮热、自汗、胸腹满硬、绕脐疼痛等证。”

《东医宝鉴》:“里证宜下,通用三一承气汤、六一顺气汤、陶氏黄龙汤。⋯⋯六一顺气汤,治伤寒热邪传里,大便结实,口燥咽干,谵语发狂,潮热自汗,胸腹满痛等证,以代大、小、调胃、三一承气。大柴胡、大陷胸等汤之神方也。大黄二钱,枳实、厚朴、芒硝、柴胡、黄芩、芍药、甘草各一钱。上锉,作一贴,入姜三片,水煎至半去泽,入铁锈水三匙,调服。”

《彤园妇人科》:“产后血虚火燥,便秘胀痛,用四物汤加丹参、桃仁;气血两虚,八珍汤加制桃仁、杏仁;气滞加枳壳、木香;脉症俱实,六一顺气汤,见伤寒门。⋯⋯有因邪从阳化,化为热证,宗筋为热所灼,致男子缩阴,女子阴紧。其症舌焦口渴,热上冲心,口气蒸手,二便秘结,脐腹胀痛,脉实有力。重症用六一顺气汤攻下之。”

《家藏蒙筌》:“若有疑似,从缓治之。或用大柴胡或六一顺气汤,外用罨法以解之,不必用此。⋯⋯六一顺气汤治消渴烦满,舌卷囊缩,大便实,手足乍冷乍温者,宜用此汤下之。”

《顾氏伤科经验与特色》:“赤芍⋯⋯入六一顺气汤,泻大肠闭结,使血脉顺下。以其能主降,善行血滞,调女人之经,消瘀通乳。以其性禀寒,能解热烦,祛内停之湿,利水通便。较白芍味苦中,但能泻而无补。”

《医学集成》:“少阴热证,脉沉数,心烦口燥,咽干咽痛,燥渴便结,法主六一顺气汤:枳实、厚朴、芒硝、大黄、柴胡、黄芩、白芍、甘草。⋯⋯厥阴热证,脉沉弦,舌卷囊缩,烦躁厥逆,消渴便硬,法主六一顺气汤或大承气汤。”

《罗氏会约医镜》:“六一顺气汤即用调胃承气汤亦可二方见十二内。治阳厥便结,烦躁谵语,恶热口渴,四肢虽冷而脉沉实有力。”

《年希尧集验良方》:“少阴大便实,口燥咽干,怕热,谵语,或下利清水,绕脐疼痛,宜六一顺气汤。⋯⋯厥阴怕热,发渴,谵语,大便燥实,胸腹满硬,手足乍冷乍温,宜六一顺气汤。⋯⋯腹痛身不热,烦躁谵语,口渴,以阴先受病者,宜六一顺气汤。”

《赤水玄珠》:“大承气汤加川芎、柴胡,六一顺气汤。”

《景岳全书》:“热邪传里,胃有燥粪结实,心下硬痛而下利统清水,身热谵语发渴。此非内寒而利,乃因汤药而利也,名日积热利证,宜急下之。身无热者,宜用此汤;身有热者,宜六一顺气汤。”

《顾松园医镜》:“六一顺气汤,宜加生铁落即炉冶间捣落之铁屑。三五钱,或铁锈、或针砂皆可。此方狂病亦可用之。按:经论狂病善怒,故日怒狂。因肝气暴升,用生铁落煎饮,取其体重而降金气以制之;宜节夺其食,不使胃火复助阳邪则愈。愈后只与米饮,若早与饮食饱之,病必再作也。”

《万病回春》:“阳厥者,是热深则厥深,盖阳极则发厥也。急宜六一顺气汤治之。⋯⋯凡初得病,身热头痛,大小便闭,或畏热,或饮水,或扬手掷足、烦燥不得安卧、谵语昏愦而厥,此阳厥也。宜大柴胡、六一顺气汤治之。⋯⋯伤寒阳症似阴者,是火极似水也。自热以至温,由温乃至厥,是传经之邪。轻则四逆散合小柴胡汤;如渴,用白虎汤合解毒汤;重则宜六一顺气汤。”

《历代中医歌诀全编》:“伤寒六七日内,乃足厥阴肝经受之。其脉起于足大指之大敦穴,循阴器,抵小腹,络于肝,行身前之侧,终于期门穴也。其症则烦满而囊缩.筋急而唇青。在男子则囊拳,在女子廷孔急痛,痛引小腹。廷孔者,阴之深处也,亦宜分传经直中治之。其脉沉实有力当下,如六一顺气汤之类是也。”

各家论述陈修园:仲景三承气汤尽美尽善,无可加减。刘河间于此方加甘草一味,便逾仲景矩蠖,然意在调胃,于外科杂症等颇亦相宜,视陶节庵六一顺气汤更高一格。(《时方歌括》)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红艳 -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 山西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