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五饮汤《医垒元戎》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五饮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垒元戎》。具有行气化饮,利水渗湿之功效。主治①《医垒元戎》:酒后伤寒,饮冷过多,遂成五饮:留饮心下;癖饮胁下;痰饮胃中;溢饮膈上;流饮肠间。②《医碥》:痰饮所致潮热,症似虚而胸膈痞满,背心痛,服补药不效者。

歌诀五饮汤用旋覆花,陈夏苓泽草姜加;桂萸枳朴同煎煮,痰饮水肿服之佳。

组成旋覆花、人参、陈皮、枳实、白术、茯苓、厚朴、半夏、泽泻、猪苓、前胡桂心、芍药、甘草各等分。

用法用量上锉,每两分四服。水一盏,加生姜十片,同煎至七分,取清温饮,不拘时候。

功用行气化饮,利水渗湿。

主治①《医垒元戎》:酒后伤寒,饮冷过多,遂成五饮:留饮心下;癖饮胁下;痰饮胃中;溢饮膈上;流饮肠间。②《医碥》:痰饮所致潮热,症似虚而胸膈痞满,背心痛,服补药不效者。

方义本方取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及五苓散组方之意,加味而成。饮证之发,主要在于中阳素虚,复加外感寒湿,或为饮食、劳倦所伤,致使三焦气化失宣,肺脾肾通调转输蒸化无权,阳虚阴盛,水饮内停。治当以温药和之。方以苓、术、桂、泽化气行水,蠲饮利湿,参、草补气健脾而制水,枳、朴、旋覆花利气消痰,姜、夏、陈皮燥湿化痰,前胡祛痰止嗽,芍药配甘草化阴气,以合阴阳互济之义。

加减化裁因酒有饮,加葛根、葛花、缩砂仁。

使用注意忌食肉、生冷、滋味等物。

附注可以用于两个方面,一是阳虚水肿,一是咳痰清稀。(《新编中兽医学》)

文献摘要《思济堂方书》:“五饮汤治五饮俱效。五饮者,是痰饮、留饮、癖饮、溢饮、酒饮。旋覆花(用夏布口袋装在内,入药同煎)、人参、陈皮、枳实、白术(土炒)、茯苓、厚朴、半夏、泽泻、猪苓、桂心、白芍、甘草各七分。引加生姜三钱,灯心五分,水煎,空心服。”

《东医宝鉴》:“五饮汤治五饮,一日留饮,二日癖饮,三日痰饮,四日溢饮,五日流饮。旋覆花、人参、陈皮、枳实、白术、茯苓、厚朴、半夏、泽泻、猪苓、前胡、桂心、白芍药、甘草各七分。上锉,作一贴,姜十片,水煎服,最效。海藏。”

《中医治法与方剂》:“肺脾肾任何一脏功能失调,都可影响水液运行,变生痰饮水湿。本方证是针对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失气化,三脏同病,水饮内停,外泛成肿而设。《金匮要略》云:“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渭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这里所谓溢饮、支饮,是指遍身肿胀而言。水肿当分寒热虚实,只言身肿不能确定病性,兼见舌淡苔白,才是阳虚现象。”

《中医大辞典》:“五饮汤①《医垒元戎》方。旋覆花、人参、陈皮、枳实、白术、茯苓、厚朴、半夏、泽泻、猪苓、前胡、桂心、芍药、甘草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半,加生姜十片,水煎,不拘时服。治饮证。若因酒而停饮者,加葛根、葛花、砂仁。②《类证治裁》卷二方。人参、白术、橘皮、枳壳、半夏、厚朴、桂枝,白芍药、泽泻、甘草、猪苓、茯苓、旋复花。水煎服。治饮症。”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周淑媛 - 博士、助理研究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