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风天麻散,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翼》卷一。主治肝中风。临床常用于脑血管病肝阳上亢证者。
组成天麻二两,川芎、人参、甘菊各一两,犀角七钱,乌蛇三寸,羚羊角、柏子仁、酸枣仁、钩藤各一两五钱。
用法用量上为散。每服一钱匕,渐加至二钱匕,以豆淋酒送下,日三夜一。
主治肝中风。
方义本方为肝风内动之证而设,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养心之功。方中天麻、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犀角、羚羊角清热熄风,安神定惊;柏子仁、酸枣仁养心安神;乌蛇祛风通络;人参、川芎益气活血。诸药相合,清热邪,养心神,平肝阳,熄内风,则诸症可除。
运用本方主要运用于脑血管病肝阳上亢证者。
原方选论《金匮翼》:“新定肝风天麻散:天麻二两,川芎一两,人参一两,犀角七钱,羚羊角一两五钱,乌蛇三寸,柏子仁、酸枣仁、钩藤各一两半,甘菊一两。上为散,豆淋酒下一钱匕,渐加至二钱匕,日三夜一。”
方论选录1.《中风病防治研究》:“尤氏虽立中风八法,并从失音不语、口眼喁斜、半身不遂三类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但考虑到‘风气善行而数变’,方药庞杂失旨,遂在八法急救之后,按五脏中风分治,以随证缓调,起到抛砖引玉之用。并统一命名为新定苁蓉丸、新定肺风人参汤、新定脾风白术汤、新定心风犀角丸、新定肝风天麻散,以持简驭繁。”
2.《中医必读百部名著内科卷》:“《金匮要略》治中风之方仅有侯氏黑散、风引汤、头风摩散、防己地黄汤,且疑为宋时补入,其组方庞杂,不便使用。尤氏提出‘开关、固脱、泄火邪、转大气、逐痰涎、除热风、通窍隧、灸腧穴’八法,以应临证之变,并自创五脏中风分治之方:肾风苁蓉丸、肺风人参汤、脾风白术汤、心风犀角丸、肝风天麻散等。而对于中风失音不语、口眼歪斜、偏风等另立专篇,补仲景之未备。”
3.《伤寒论思维与辨析》:“风气通于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中风之病,其本在肝’。‘虽五脏各有中风之症,然风在他脏,则又显他脏之证矣。岂如今人之所谓中风哉’。明确提出五脏各有中风,并于其后拟治疗之方,如肾风苁蓉丸、肺风人参汤、脾风白术汤、心风犀角丸、肝风天麻散等。”
4.《中风病辩证论治》:“清·尤怡指出:‘中风之病,其本在肝⋯⋯五脏各有中风之症。在治疗上,故立中风八法:一曰开关,二曰固脱,三曰泄大邪,四曰转大气,五曰逐痰涎,六曰除热风,七曰通窍隧,八曰灸腧穴。’尤其是创立了五脏中风病的分治方剂:‘肾风苁蓉丸、肺风人参汤、脾风白术汤、心风犀角丸、肝风天麻散。’(《金匮翼·中风》)。”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沈洋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