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大清凉散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大清凉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瘟疫条辨》卷四。具有清热利水,凉血解毒,通泻三焦之热之功效。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胸满胁痛,耳聋目赤,口鼻出血,唇干舌燥,口苦自汗,咽喉肿痛,谵语狂乱者。

歌诀大清麦冬栀蚕蝉,归地蝎木泽泻兰;银车芩连知母胆,五丹甘酒童便全。

组成白僵蚕(酒炒)三钱,全蝉蜕十二个,全蝎(去毒)三个,当归、生地(酒洗)、金银花、泽兰各二钱,泽泻、木通、车前子(炒研)、黄连(姜汁炒)、黄芩、栀子(炒黑)、五味子、麦冬(去心)、龙胆草(酒炒)、牡丹皮、知母各一钱,甘草(生)五分。

用法用量水煎去渣,入蜜三匙,冷米酒半小杯,童便半小杯,和匀冷服。

功用清热利水,凉血解毒,通泻三焦之热。

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胸满胁痛,耳聋目赤,口鼻出血,唇干舌燥,口苦自汗,咽喉肿痛,谵语狂乱者。

方义方中蚕、蝉、蝎息风止痉;归、地、味、麦、知养阴血而清热;银、连、芩、栀、胆草清热解毒;丹皮凉血散瘀;泽兰、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水通淋;甘草解毒。

加减化裁动风不明显者,去僵蚕、全蝎。

重要文献摘要1、《温证指归》:“大清凉散:温病表里三焦大热,胸满胁痛,耳聋目赤,口鼻出血,唇干舌燥,口苦自汗,咽喉肿痛,谵语狂乱者,此方主之⋯⋯?水煎去渣,入蜂蜜三匙,冷米酒半小杯,童便半小杯,和匀冷服:此方通泻三焦之热,其用童便者,不及自己小便之佳。《素问》曰轮回酒,《纲目》曰还元汤。非自己小便,何以谓之轮回,何以谓之还元乎?夫以己之热病,用己之小便,入口下咽,直达病所,引火从小水而降甚速也。此古人从治之法。惜愚夫愚妇未曾晓也,甚且嘲而笑之。眼见呕血人,接自己小便饮一二碗立止,非其明验乎。”2、《血证论》:“?《金匮》紫参汤、诃黎勒散主之。此即仲景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之意。大清凉散,药彻内外,最有力。从高原导水,使不浸渍肠胃,拟用甘桔汤加桑皮、杏仁、枳壳、防己、木通、石膏、云苓、苡仁、柴胡、薄荷、生姜、白芍治之。”

3、《血证论评释》:“?暑者,湿热合气之谓也。热蒸则湿动,湿郁则热遏,湿热合化,是为暑气,月令所谓土润溽暑,此之谓矣。热甚则心烦口渴、脉数溺赤,湿甚则泄痢肿满、喘急闭闷,病状不一、总系热湿二气而已。血家阴虚,湿热之邪尤易感受,宜统以大清凉饮治之。湿甚者再加防己,虽不能尽暑之治法,然本此方以推广之,可以得变通之妙。”

4、《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唐容川医学全书》:“?或疑温疫要方如安宫牛黄丸、羚羊犀角等,皆非《伤寒论》所有,故谓伤寒温疫各有不同也,不知牛黄难得之物,犀角、羚羊远物难得,圣方平易,不取珍异,安得以仲景方中无犀、羚、牛黄,遂疑其不赅温症哉。且安官牛黄丸即黄连阿胶汤意也,羚羊犀角清温汤即白虎汤意也,双解散、通圣散即大柴胡汤意也,凉膈散、大清凉散亦只是三承气汤之意,或多加数味或别出巧思,如紫雪丹等,亦只是竹叶石膏汤、柴胡加芷硝汤增减变化,仍不外乎圣法也。”

5、《杨栗山传世名方》:“?该书中共载治疫方十一首,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辑录陈氏赔赈散易名为升降散,又将陈氏大清凉涤疫方去天冬加牡丹皮易名为大清凉散;小清凉涤疫方加黄芩、栀子易名小清凉散;神效靖疫饮第一方加栀子易名清化汤;神效驱疫饮第一方易名神解散;大、小复苏饮仍用原方原名;芳香饮由神效靖疫饮第二方加减而成。另有神效靖疫饮第三方、神效驱疫饮第二、三方未曾选录。”

6、《近代中医珍本集》:“?又凡舌肿舌裂,痛疮等证,均是心脾火毒,泻心汤治之,大清凉散亦治之。若舌根木强,或舌短缩者,皆是少阴经风邪内动,阴火上腾之候,地黄饮子加羚羊角治之。”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宋昊翀 - 中医学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