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补肺黄芪散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补肺黄芪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宋《太平圣惠方》卷六。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宁心安神,补肾养心,补血调血,温中补阳,补益肝肾。主治肺脏气虚无力,手脚颤掉,吃食减少。症见手足颤抖,饮食减少,神疲乏力,咽干,脉虚弱,上半身自汗如雨,身虽有热而面白无神,舌胖软白滑。临床上用于治疗肺气肿,心肌劳损,病后期调理,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属肺脏气虚无力,手脚颤掉,吃食减少者。

组成黄芪(锉)一两,人参(去芦头)一两,茯神一两,麦门冬(去心)一两,白术三分,五味子一两,桂心一两,熟干地黄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一两,当归(锉,微炒)三分,甘草(炙微赤,锉)半两,白芍三分,牛膝(去苗)三分。

用法用量1、现代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2剂。

2、古代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宁心安神,补肾养心,补血调血,温中补阳,补益肝肾。

主治肺脏气虚无力,手脚颤掉,吃食减少。

方义黄芪气滞湿阻,食积停滞;人参补气,生津;茯神健脾;麦门冬滋阴润肺,益胃生津;白术健脾益气;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桂心补劳伤;熟干地黄滋阴,养血;陈橘皮理气调中;当归补血和血;甘草和中缓急,润肺;白芍养血调经;牛膝补肝肾,强筋骨。

运用1、本方是治疗肺脏气虚无力,手脚颤掉,吃食减少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手足颤抖,饮食减少,神疲乏力,咽干,脉虚弱,上半身自汗如雨,身虽有热而面白无神,舌胖软白滑为辨证要点。

2、常用于治肺气肿,心肌劳损,并可作病后期调理,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属肺脏气虚无力,手脚颤掉,吃食减少者。

附注1、杨乘六治朱氏子,年二十外,劳倦发热,上半身自汗如雨,二三昼夜不止,一切敛汗方法无效。脉之浮细沉洪,软弱无力,面白无神,舌胖而软且白滑。意此必肺气大虚,而腠理不固也。以黄芪汤加五味、附子各二钱,自子至卯,连进三剂,其汗如故。思之良久,乃用蜜炙黄芪二两,人参五钱,白术一两,蜜炙升麻、柴胡、陈皮各一钱。上半身有汗,下半身无汗,明是阳气不能内敛,归身、炙草、炒黑干姜各二钱,白芍、五味子、附子各三钱,大枣五枚,一剂而敛。此症本以劳力伤其脾肺,中藏之阳陷而不升,卫外之阳虚而不固,以致阴气不肯下降,乘虚外溢,故特用升麻以升提下陷之气,用黑姜以收固卫外之阳,使在外而为阴之卫,在内而为阳之守。后用清金滋水等剂而愈。(《续名医类案·卷十五-汗》)

2、此由生脉散、人参养营汤、桂枝黄芪汤等方综合加减而成。(《简明方剂辞典》)

重要文献摘要1、方论选录

《呼吸系统疾病》:“①本方证以手足颤抖,饮食减少,神疲乏力,咽干,脉虚弱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内具异功攻(缺炙甘草)、保元汤(缺炙甘草)、生脉散。③本方用治肺气肿,心肌劳损。并可作病后期调理之用。”

《论内经风病学》:“本症上半身自汗如雨,身虽有热而面白无神,舌胖软白滑,乃脾肺阳虚,清气下陷,阴火上乘,津液外泄所致。其治以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加附子、黑姜以补阳,白芍、五味以敛阴,于是肺卫之阳得守,阴液自固,故而汗止。”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宇捷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