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鬼针草,中药材名。本品为菊科植物柳叶鬼针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名:Bidens cernu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活血;利血;利尿。主腹泻;痢疾;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肿疮毒;小便淋痛。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柳叶鬼针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名:Bidens cernu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利血;利尿。主腹泻;痢疾;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肿疮毒;小便淋痛。
形态特征柳地鬼针草一年生草本,高10-90cm。生于岸上的有主茎,中上部分枝,节间较长,生于水中的常自基部分枝,节间短,主茎不明显。茎近圆柱形,麦秆色或带紫色,无毛或嫩枝上具疏毛。单叶对生,极少轮生;能常无柄;叶不分裂,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14cm,宽0.5-3cm,先端渐尖,按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14cm,宽0.5-3cm,先端渐尖,中部以下渐狭,基部半抱茎状,边缘具疏锯齿,两面稍粗糙。头状花序草生,连同总苞苞片经达4cm,高0.6-1.2cm,开花时下垂,有较长的花序梗;总苞盘状,外层苞片5-8枚,线状披针形,叶状,内层苞片膜质,长椭圆形或倒卵形,背面黑色条纹,具黄色膜质边缘;托叶线状披针形,透明,先端带黄色,背面有数条褐色纵条纹;舌状花黄色,卵状椭圆形,长8-12mm,宽3-5mm,先端锐尖或有2-3个小齿,盘花两性,筒状,花冠管细窄,冠檐扩大呈壶状,先端5齿裂。瘦果狭楔形,具4棱,棱有倒刺毛,先端芒剌4枚,有倒剌毛。
分布区域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甘肃、四川、云南、醛等地。
生长环境生态环境:生于草甸及沼泽边缘,有时沉生于水中。
药材性状性状鉴别:茎呈圆柱形,表面麦秆色或带紫色。单叶对生,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14cm,宽5-300mm,基部半抱茎状,叶缘具疏铖齿,两面稍粗糙,无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茎枝端;苞片叶状;托叶条状披针形,膜质,透明。花冠顶端5齿裂。气微,味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化学成份柳叶鬼针草中含鞣质(tannins)4.5%-5.8%,抗坏血酸(ascorbicacid,即维生素C)121。7mg%-139.3mg%,胡萝卜素(carotene)0.4%-1.5mg%,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es)0.5%-2.8%和精油(essentialoil)[1]。黄酮类化合物为紫黄素-7-O-β-D-葡萄糖甙(butin-7-=O-β-D-glucoside),异奥卡O-β-D-葡萄糖(isookanin-7-O-β-D-glucoside),槲皮甙(quercitrin),硫黄菊甙(sulfurein),海生菊甙(maritimetin)[2]。
相关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性平。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的功能。用于腹泻痢疾、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痈肿疮毒。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思超 - 博士生导师、教授 - 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