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大苞甲跖草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大苞甲跖草,中药材名。本品为鸭跖草科植物大苞鸭跖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名: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功能主治为:利水消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热淋尿血;鼻衄;血崩;痢疾;咽喉肿痛;丹毒;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来源本品为鸭跖草科植物大苞鸭跖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名: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热淋尿血;鼻衄;血崩;痢疾;咽喉肿痛;丹毒;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形态特征大苞鸭跖草,多年生直立粗壮草本,高约80cm。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幼枝一侧被1条棕色柔毛,后变为无毛。叶互生;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16cm,宽2-4.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两面被疏柔毛或短刚毛;叶鞘宽大,长2.5-3cm,宽0.8-1.5cm,边缘密被棕色长睫毛。总苞片数个在茎顶集成头状,下缘合生成扁的漏斗状,长约2cm;聚伞花序有花3-7,具短梗;萼片3,膜质,披针形,长约5mm;花瓣3,蓝色,薄膜质,匙形或倒卵圆形,长5-8mm,宽约4mm,内面2片具爪;雄蕊6,发育雄蕊3,花丝无毛;子房近椭圆形,3室。蒴果倒卵状三棱形,长约4mm,3瓣裂,每室有1颗种子。种子椭圆形。花期6-8月,果期9-12月。

分布区域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生态环境:生一海拔(110-)1000-2000(-2700)m的溪边、山谷及山坡林下阴湿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45g;或捣汁含咽。外用:适量,捣敷。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金玲 - 博士生导师、教授 - 安徽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