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藤头,中药材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粉菝葜的根茎和嫩叶。根茎全年可采,叶春季采,晒干。功能主治为:治臁疮。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粉菝葜的根茎和嫩叶。根茎全年可采,叶春季采,晒干。
性味归经《四川常用中草药》:甘,平。
功能主治《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除风毒。治崩带,血淋,瘰疬,跌打损伤。嫩叶:治臁疮。
形态特征落叶藤状灌木。根茎块状,多横行,具膨大及坚硬的木质菱角状突起,先端具硬的细根,外表灰白色带淡黄色,剖面淡红色。茎坚硬,有倒生或平生坚硬的皮刺。叶互生,革质;叶片长椭圆形至狭长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5~8厘米,宽1.8~4.5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白色,脉3出;叶柄长1~1.2厘米;基部具鞘,在鞘的顶端有2条卷须。伞形花序腋生;单性,异株;总花柄长1.5~2厘米,花柄长1~1.4厘米;雄花被片6,浅绿黄色,长椭圆形,雄蕊6;雌花长4毫米,具退化雄蕊6,子房上位,长椭圆形;柱头3,反卷。浆果球形,蓝黑色,直径约7毫米。花期4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分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河南、陕西。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林下或灌丛林内。
药材性状(1)黑果菝葜根茎结节状,横向延长,有分枝,表面凹凸不平,灰褐色至深褐色。质硬,断面红棕色,纤维性。根多折断,残基长6-20mm,直径1-1.5mm,表面深褐色,着生处微隆起。质硬,断面中央红棕色。气微、味淡。
(2)粉背菝葜根茎横向延长,结节状,表面灰棕色,有茎痕或短的茎基,茎基直径1cm。质硬,断面黄棕色。须根多已折断,直径1-2mm。质硬,断面黄白色。气微,味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胃下垂者忌用。”
化学成份根含淀粉55.8%,粗蛋白5.56%,粗脂肪0.22%。
相关论述《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除风毒。治崩带,血淋,瘰疬,跌打损伤。嫩叶:治臁疮。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郁保生 - 博士生导师、教授 - 湖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