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中药材名。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功能主治为: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①《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②《纲目》:补中益气。③《医林纂要》:益心敛肺。④《中国药植图鉴》:煮熟用纸敷贴干性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患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
性味归经甘,温。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酸,温,有小毒。
③《随息居饮食谱》:早收者甘,温;晚收者甘,凉。
入脾、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胃二经。
②《本草求真》:入脾、胃、肠。
③《本草再新》:入心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
①《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
②《纲目》:补中益气。
③《医林纂要》:益心敛肺。
④《中国药植图鉴》:煮熟用纸敷贴干性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患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形态特征一年生蔓生藤本。茎长10馀米,全体被刚毛。茎呈五角棱,中空,节略膨大。单叶互生;通常阔卵形,近于圆形或心脏形,或有时浅裂作五角形,长约15~30厘米,先端尖,基部深心脏形,叶缘略呈波状弯曲,具不规则的小齿牙,叶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被稍硬的茸毛;叶柄比叶片稍长,圆筒形,中空,叶腋侧边生一卷须,长与叶柄相等,上部5歧,卷须腋生一幼枝条。花单性,腋生,雌雄同株,黄色;雌花柄比雄花柄短粗;雄花的萼管短或几缺,多毛,萼片长,直立,常于顶端扩大而成叶状,先端反卷,花冠钟状漏斗形,裂片具皱纹,向外反卷,花丝顶端连合,蜜腺盘肥厚;雌花萼管在子房上部平出,花冠漏斗四形,有假雄蕊3,蜜腺盘肥厚,子房下位,花柱直,柱头二纵裂。瓠果大型,扁圆形、长圆形或卵形,形状大小每因品种不同而异;果皮一般暗绿色或绿白相间,成熟时赤褐色;果梗坚硬,呈五角形,表面有深纵沟,基部稍膨大。种子多数,扁平,椭圆状卵形,淡黄白色,边缘粗糙或不粗糙。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全国各地均有。
生长环境栽培于屋边、园地及河滩边。
生长习性培温暖气候。不耐高温、不耐低温、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宜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栽培。
繁殖方式用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直播法:春播于2-3月,播前各子经浸种、催芽,按行株距2m×0.6m开穴点播,每穴施基肥5-10kg,下种2-3粒,出苗后每穴定苗1株。育苗移栽法:春播于2-3月,在保温苗床上,用营养钵育苗,待瓜苗长3-4片真叶时,按上法移栽定值。田间管理苗期经常松土除草,施1-2次速效性提苗液肥,后再施1次养蔓肥。结果期,重施1-2次重肥。阴雨天,应辅以人工授粉。
用法用量内服:蒸煮或生捣汁。外用:捣敷。
相关配伍①解鸦片毒:生南瓜捣汁频灌。(《随息居饮食谱》)
②治火药伤人及汤火伤:生南瓜捣敷。(《随息居饮食谱》)
③治肺痈:南瓜一斤,牛肉半斤。煮熟食之(勿加盐、油),连服数次后,则服六味地黄汤五至六剂。忌服肥腻。(《岭南草药志》)
临床应用南瓜生食可以驱蛔:成人每次1斤,儿童半斤,两小时后再服泻剂。连服2天。试治10例,6例驱出蛔虫,最多的达百余条,最少2条。
注意事项凡患气滞湿阻之病,忌服。①《纲目》:多食发脚气、黄疸。②《随息居饮食谱》:凡时病疳疟,疸痢胀满,脚气痞闷,产后痧痘,皆忌之。
化学成份果肉含瓜氨酸20.9毫克%、精氨酸、天门冬素、胡芦巴碱、腺嘌呤、胡萝卜素、维生素B、抗坏血酸、脂肪2%、葡萄糖、蔗糖、戊聚糖及甘露醇等。
相关论述1.《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
2.《纲目》:补中益气。
3.《医林纂要》:益心敛肺。
4.《中国药植图鉴》:煮熟用纸敷贴干性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患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选贤 - 硕士生导师、教授 - 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