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蟹,中药材名。本品为甲壳纲寄居虾科寄居蟹Eupaqurus bernhardus,以去螺壳的全体入药。功能主治为:消炎,活血。 治血瘀腹痛:寄居蟹5个,瓦焙研面,黄酒冲服,日服2次。 治跌打损伤,淋巴结炎:干寄居蟹适量,磨醋外涂患处。 治眩晕,耳鸣:寄居蟹2~3两,酒炒后加冰糖煎服。
来源本品为甲壳纲寄居虾科寄居蟹Eupaqurus bernhardus,以去螺壳的全体入药。
性味归经甘,温。
功能主治消炎,活血。 治血瘀腹痛:寄居蟹5个,瓦焙研面,黄酒冲服,日服2次。 治跌打损伤,淋巴结炎:干寄居蟹适量,磨醋外涂患处。 治眩晕,耳鸣:寄居蟹2~3两,酒炒后加冰糖煎服。
形态特征1.艾氏活额寄居蟹,形态较大的个体头胸甲长约30mm。额角为一位置在两眼柄基部的鳞片之间的活动刺所代替。头胸甲劲沟前方部分富有钙质,两侧具有横皱褶。左螯特大,无毛,其长节及腕节均呈三角形,背面散布有小颗粒突起近两缘有1列粒,外缘有1列棘,较显着,掌部扁平,侧面平滑,外面常有1小海葵附着共生,上下两缘及指部具有小刺状颗粒突起。右螯较小,两指及掌部有金黄色毛。第2、3步足的腕节及掌节背缘有1列小棘,指节、掌节上生长毛,稍为弯曲,其两侧缘也有毛。寄住的螺壳外面也常有小海葵附着共生。
2.下齿细螯寄居蟹,头胸甲长约35mm,宽28mm左右,额角尖,两柄细长,达第1触角柄第3节中部,而与第2触角柄等长,第2触角鞭长,两螯大小、形状相同,腕节、掌节、指节密生小疣状突起及毛,螯足长节下内缘有一强大的齿。第2、第3、对步足及眼柄上有显着纵条纹,第4、第5对步足指节似螯形,腹部左面有不等二分叉腹肢。头胸甲及腹部淡黄色,鳃部及眼柄中间深绿色,两边绿黄色。步足纵条纹黄色。 3.长腕寄居蟹,头胸甲长约10mm,宽9mm左右。额角中央尖。眼柄达第1触角柄末节的中部,与第2触角棘等长。第2触角棘长,达柄的末节1/3或2/3处,向外侧弯贡,内侧多毛。第2触角鞭比头胸甲长约1.5倍。左螯比左螯大,指、掌、腕节的表面均密布尖或圆齿突,并有稀细短毛。腕节长于掌部,似长方形。左螯小掌部外面很少毛。第1、第2步足指节短于掌节。
生产区域1.我国分布于沿海各海区。
2.分布于黄海、东海及南海。
3.分布于全国沿海。
药材性状1.栖息于潮间带低潮区的沙质或泥沙质海底,常在海滨石块间或浅水内负壳爬行,喜寄居于阔口螺壳内。
2.栖息于沿岸半咸水中。
3.多于海滨潮间带活动,繁殖很多。
临床应用全体似蟹,额角为一活动刺所代零星。左螯特大,无毛,右螯较小,两指和掌部有金黄色毛。腹部柔软,向上歪斜。有海腥味。
注意事项内服:煎汤,5-10g;或焙干研末。外用:适量醋磨涂敷。
特别说明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家诏 - 硕士生导师、教授 - 广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