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羊骨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羊骨,中药材名。本品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骨骼。功能主治为:补肾,强筋骨。治虚劳羸瘦,腰膝无力,筋骨挛痛,白浊,淋痛,久泻,久痢。①《别录》:主虚劳,寒中,羸瘦。②《千金食治》:头骨:主小儿惊痫。③《唐本草》:头骨:疗风眩,瘦疾。④《日用本草》:胫骨:治牙齿疏活、疼痛。⑤《饮膳正要》:尾骨:益肾明目,补下焦虚冷。⑥《纲目》:脊骨:补肾虚,通督脉,治腰痛下痢。胫骨:主脾弱,肾虚不能摄精,白浊。除湿热,健腰脚,固牙齿,去蹭,治误吞铜钱。

来源本品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骨骼。

性味归经甘,温。

①《别录》:热。

②《本草图经》:温,平。

③《纲目》:脊骨:甘,热,无毒。头骨:甘,平,无毒。

④《医林纂要》:胫骨:咸,平。

功能主治补肾,强筋骨。治虚劳羸瘦,腰膝无力,筋骨挛痛,白浊,淋痛,久泻,久痢。

①《别录》:主虚劳,寒中,羸瘦。

②《千金食治》:头骨:主小儿惊痫。

③《唐本草》:头骨:疗风眩,瘦疾。

④《日用本草》:胫骨:治牙齿疏活、疼痛。

⑤《饮膳正要》:尾骨:益肾明目,补下焦虚冷。

⑥《纲目》:脊骨:补肾虚,通督脉,治腰痛下痢。胫骨:主脾弱,肾虚不能摄精,白浊。除湿热,健腰脚,固牙齿,去蹭,治误吞铜钱。

形态特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

生产区域1.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几遍全国,以北部和西北地区为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煅存性入丸、散。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药理作用从羊骨中可提取骨基质明胶(BMG)和骨形成蛋白(BMP)。BMG和BMP的骨诱导作用,参见“猪骨”条和“牛骨”条的药理作用。

相关配伍①治虚劳腰膝无力:羊骨一副(全者,槌碎),陈皮二钱(去白),良姜二钱,草果二个,生姜一两,盐少许。水三斗,慢火熬成汁,滤出澄清,如常作粥,或作羹汤亦可。(《饮膳正要》羊骨粥)

②治肾脏虚冷,腰脊转动不得:羊脊骨一具,嫩者,捶碎,烂煮,和蒜、韭空腹食之,兼饮酒少许妙。(《食医心镜》)

③治虚损羸瘦乏力,益精气:羊连尾脊骨一握,肉苁蓉一两(酒浸一宿),菟丝子一分(酒浸三日,曝干,别捣末),葱白三茎(去须,切),粳米三合。上锉碎脊骨,水九大盏,煎取三盏,去滓,将骨汁入米并苁蓉等煮粥,欲熟,入葱、五味调和,候熟,即入菟丝子末及酒二合,搅转,空腹食之。(《圣惠方》羊脊骨粥)

④治筋骨挛痛:羊胫骨,酒浸服之。(《纲目》)

⑤治思虑伤脾,脾不摄精,遂致白浊:厚朴(去皮,姜汁制,为细末)二两,羊胫(煅,研粉)一两。上二味,白水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用米饮汤送下。(《济生方》羊胫炭丸)

⑥治膏淋,脐下妨闷,不得快利:羊骨烧灰,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榆白皮汤,调下二钱。(《圣惠方》)

⑦治小儿洞泄下痢不差,乳食全少:羊胫骨(烧灰)、鹿角(烧灰)各一两。上研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热水化下三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普济方》羊胫灰散,一名鹿角散)

注意事项《千金・食治》:宿有热者不可食。

相关论述1.《别录》:主虚劳,寒中,羸瘦。

2.《千金・食治》:头骨:主小儿惊癎。

3.《唐本草》:头骨:疗风眩,瘦疾。

4.《日用本草》:胫骨:治牙齿疏活、疼痛。

5.《饮膳正要》:尾骨:益肾明目,补下焦虚冷。

6.《纲目》:脊骨:补肾虚,通督脉,治腰痛下痢。胫骨:主脾弱,肾虚不能摄精,白浊。除湿热,健腰脚,固牙齿,治误吞铜钱。

化学成份因部位、年龄等之不同,骨的化学组成亦有差异。其中变动最大的是水分与脂类。骨质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物,其中一半以上是磷酸钙。此外,又含少量的碳酸钙、磷酸镁和微量的氟、氯、钠、钾、铁、铝等。氟含量虽然很少,但它是骨的重要成分。骨的有机物有骨胶原、骨类粘蛋白、弹性硬蛋白样物质;尚有中性脂肪(量比较多)、磷脂和少量的糖原等。

特别说明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键 - 博士生导师、教授 - 安徽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