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前庭性眩晕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前庭器官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广泛的联系,互相协调与制约,以保持正常生理功能。前庭器发生病变时则产生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及平衡功能失调等现象,多数同时累及听觉器官而有耳鸣、耳聋等现象。[]
病因

1.前庭周围性眩晕
常见的疾病有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突发性耳聋、迷路炎、外淋巴瘘、氨基糖苷类药物耳中毒、听神经瘤、晕动病等。
2. 前庭中枢性眩晕
常见的疾病有后循环障碍、小脑出血等血管性病变,脑干或小脑肿瘤,脑干脑炎和癫痫小发作等。
3. 有些疾病可同时累及前庭外周及前庭中枢。

临床表现1. 前庭周围性眩晕,常突然发病,较剧烈,持续时间较短,患者感自身或四周景物旋转或摇摆,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头位变动或睁眼可使症状加重;常伴耳鸣、耳聋,可出现水平性或旋转水平性眼震;发作时意识清楚,有自行缓解和反复发作倾向。
2. 前庭中枢性眩晕,发病缓慢,程度不定,持续时间较长,多为左右摇晃、上下浮动,而非真正旋转性眩晕;一般无耳鸣或耳聋,头位变动或睁眼少有影响;眼震多为垂直性或斜行性,发病时可有意识丧失等中枢神经系统病损的表现。
3. 有些疾病可同时累及前庭外周及前庭中枢,而出现相应症状。

检查1.眼球震颤。
2.听力检查。
3.前庭功能检查。
4.影像学检查。

诊断根据患者出现耳鸣、眩晕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耳部及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可以诊断。

治疗1. 病因治疗。
2. 药物治疗
发作期间对症治疗,一般患者在发作期间可一次给予肌内注射阿托品、苯海拉明、鲁米那钠三种药物;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连同维生素B一次。注射药物一日1~2次,连用2~3日症状可消退,甚至维持较长的时间。
发作期缓解后,可静脉滴注盐酸普鲁卡因,每日作静脉点滴1~2次,连用3周;对于屡犯患者,且病期较持久者有较好疗效。
3.前庭康复治疗。
4. 手术治疗。

预后及时对症治疗可以控制症状。

预防积极控制炎症,避免病变侵袭迷路发生前庭神经炎。避免药物中毒。

护理对于发作频繁的患者,应食用低盐或无盐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