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恶性畸胎瘤是由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三个胚层组织分化异常导致的恶性肿瘤,较多见,好发于婴幼儿,约占腹膜后畸胎瘤的25%,多为实性或多囊性,病理多为未分化成熟性。早期因发生部位深而不易发现,多数患者待腹部出现包块或出现压迫症状才就医,病程进展较快,全身情况恶化,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
病因
在胚胎发育时期,某些多能细胞从整体上分离或脱落下来,使基因发生突变,形成具有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三个胚层的分化异常。
临床表现1.症状
早期无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肿物增大可引起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部分患儿食欲减低,巨大的肿物将肠推向前方,可引起腹痛、腹胀等胃肠道压迫症状;少数患儿因肿物压迫致排尿及排便困难,甚至出现急性尿潴留;病情进展可出现消瘦、贫血、发热等症状;可有肝、肺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症状。
2.体征
随着肿物增大,腹部膨隆,腹部包块可超过中线,形状不规则,有波动感。
检查1.实验室检查
主要检测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升高等。
2.影像学检查
(1)X线:多为密集的钙化灶(骨、软骨、牙齿样)。
(2)B超及CT:提示腹膜后实性肿块,或囊、实不均的肿块,并可显示与毗邻脏器有浸润性粘连。
诊断具有腹部包块等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提示腹膜后实性肿块,或囊、实不均肿块;AFP升高有助于诊断。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治疗1.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有时因与重要脏器和毗邻大血管粘连,切除困难,影响预后,即使完整切除也有复发、转移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2.化疗及放疗
腹膜后恶性畸胎瘤对放疗及化疗有一定的敏感性,靠单纯手术治疗无长期生存希望,必须辅加放疗和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