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新生儿消化道出血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可发生于应激性溃疡、胃穿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消化道全程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这些肠段均可能因各种原因导致出血。
病因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病变如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胃肠炎、坏死性肠炎、急性胃粘膜病变、肠梗阻、牛奶或乳糖不耐受症、机械性损伤、应激性溃疡、息肉、血管畸形等因素引起;也可因全身系统性的病变,如血液病、新生儿出血症、缺氧、严重感染、硬肿症、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此外尚可因吞入母血、鼻咽部或气管出血被吞咽至消化道所致。常见诱发因素有窒息缺氧、感染、喂养不当等。

临床表现根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出血速度不同,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各异。可见腹胀、腹腔内游离气体、休克等症状和体征。
小量、短期慢性出血多无明显症状。急性、大量出血时出现冷汗、疲乏无力、皮肤苍白等症状,甚或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
脉搏和血压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如果不能及时止血或补充血容量,出现休克状态则脉搏微弱,甚至扪不清。休克早期血压可以代偿性升高,随着出血量增加,血压逐渐下降,进入失血性休克状态。

检查1.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尿便常规、粪隐血(便潜血)、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2.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消化道彩超和造影、内镜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显像等。

诊断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难点在于出血的病因和部位的诊断。
1.出血量和部位的判断
结合出血的方式、性状,全身表现,治疗过程中的体征变化等可以判断是否继续出血或恶化,出血部位在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
2.病因判断
根据出血的伴随症状和原发病的有无初步判断,如新生儿缺氧缺血、重症肺炎、寒冷刺激的有无,有无伴随胆汁性呕吐、有无重症感染、有无腹胀等进行分析原因。
3.特殊诊断方法
包括根据X线摄片、消化道彩超和造影、内镜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显像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1.应激性溃疡
为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其常见的高危因素有胎儿宫内窘迫及出生时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重症肺炎和重症感染、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硬肿和休克等。以胃黏膜广泛出血为主,量可多可少。
2.新生儿出血症
新生儿出生2~5天内,因暂时性凝血障碍引起的自然出血。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成熟以及肠道内缺乏正常菌群,使肠道维生素K合成不足所致。补充维生素K并对症治疗可以治愈。
3.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目前认为感染在发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多见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以腹胀、腹泻、呕吐和便血为主要表现,感染中毒症状严重,重者常并发败血症、休克、腹膜炎、肠穿孔等。X线平片检查可见肠道普遍胀气、肠管外形僵硬、肠壁囊样积气、门静脉积气等特征征象。近年认为超声检查对门静脉积气、肝内血管积气、腹腔积液、气腹等都比X线敏感,为本病的重要诊断手段。

治疗新生儿出现消化道出血之后一定要先暂停进食,尽量使婴儿保持安静和呼吸道的通畅,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血压、循环等。
1. 病因治疗
包括减少应激因素,手术纠正消化道畸形等。
2.常规治疗
在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基础上积极对症止血,包括禁食减轻胃肠刺激、冷0.9%的氯化钠溶液洗胃、给予高效抗酸药物维持胃酸的水平,应用维生素K1、甲氰咪呱、凝血酶、立止血等药物,必要时可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