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气管插管患者的人生

达医晓护
通过医学科普让老百姓真正做到“通达医学常识,知晓家庭护理”。
收藏

这是达医晓护的第2088篇文章

夜晚,微雨,急诊室病房。

1573562168796009.jpg

夜查房结束,在重病室门口,我跟轮转的姜医生介绍床位病人的情况:“29床老先生气管插管已经一年多了,现在身上胃管、尿管、气管插管,要不是老革命,估计吃不起这个苦头。”姜医生笑了一下,说:“有么?我觉得他挺好的啊,吃饭靠胃管鼻饲,呼吸有呼吸机,小便直接进导尿管,大便了阿姨擦身,丝毫不用自己费劲。”“你想的太简单了吧”,我苦笑了一下,“你是插管病人见得少啊,这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痛苦我们是体会不到的,给你讲几个故事体会一下。”

第一个故事

拼尽全力,就算死我也要拔管!

患者是个70岁的老先生,长期吸烟,导致肺大泡、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功能衰竭,突然昏迷后120来院,指末血氧只有70%,动脉血气一测,PCO2 达到了21 kPa(正常人应该小于6 kPa),征得老伴同意后,我们立即经口气管插管,用呼吸机将患者体内CO2排出,将O2送入。经过10个小时的抢救,患者终于恢复意识,但自主呼吸仍浅,需依赖呼吸机。然而,在他清醒过来的两天时间里,患者不停的用手拉呼吸管道,为了保护他的生命线,我们只能将他双手绑在床帮,手不能动,患者就摇头挣脱、咬管子、拼了命要将气管插管吐出来,女儿和老伴只能一刻不停的看着他、抓着他,泪眼婆娑又无计可施,护士不停的要帮他固定气管插管,监护仪不停的报警,心率增快或者低氧饱和,实在不行了还需要用镇静剂。我把老太叫到办公室聊病情,我说老先生也太作了吧,什么话都听不进。老太拿出一张纸给我看,上面歪歪扭扭的写了三个字:让我死。我突然无话可说。因为插管患者气流不经过声带,老先生无法讲话,只能拼尽气力写了那三个字,我突然间就明白了,啥叫求死无门。好在经过积极地抗感染,老先生肺功能恢复了大半,可以脱离呼吸机了。离院的时候,老先生跟老伴说,下次我再送进来了,千万不要签字插管,否则我现在就离婚!老太跟我相视一笑,对老先生说:行,你脾气大,听你的。

第二个故事

求求你医生,拔了管,就让我妈走吧!

患者是个90多岁的老太,120送来的时候心率只有40多跳,氧饱和、血压都测不出,送过来的女儿一路哭着,说医生要全力抢救我妈,我妈昨天还好好的,平常都好好的啊,医院都很少进。口头询问要创伤性抢救后,第一时间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吸痰、应用血管活性药,好在20分钟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步平稳下来了,这时候其他家属也陆续赶到,再仔细询问病情,患者一年多就查出肺占位,高度怀疑肿瘤,只不过,同意气管插管的这个女儿,不知道而已。一般来说,对于超高龄、肿瘤的患者而言,我们不建议创伤性抢救,但面对如此哭泣的女儿和分秒之间就要死亡的患者而言,只能第一时间尽全力抢救。然而,管子插上去简单,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漫长了。患者始终没有清醒,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生命体征虽然稳定,但是脏器功能逐步衰竭。其他家属都在不停责怪同意插管的女儿,为啥不能让老妈平静安稳的离开。家属一波一波的过来请求拔管,即便是死亡也接受。然而,拔管会直接导致患者即刻死亡,拔管,无异于安乐死,这种违反原则的事情医生是不会去做的。拖了20天,老人的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插管,只不过增加了20天的痛苦,平添了家属之间的矛盾,并无法挽救患者的性命。其实,对于90岁的老人而言,死亡,应该是个生理现象,毕竟,人作为一种动物的寿命,也就这么多年。有时候,该放手就要放手,强求来的生命对谁而言都是一种痛苦。

抢救室里的悲欢离合每天都在上演,生命有时太过脆弱有时极其坚强,当生命濒临终点,要不要创伤性的抢救是个永恒的命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每个故事都在刷新我们对于生命、尊严的理解和认知。在这一选择到来之前,愿我们都能珍惜每一段健康的时光。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急诊内科

韩蕊 主治医师

评论
乐平三小袁道观
少傅级
已阅
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