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流量计挡板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LBD型挡板流量计是一种指针式瞬时流量计,国内独家生产。它广泛用于水泥、石油、化工和制药等行业,作为液体瞬时流量监测和流量越限报警控制用。

主要技术指标1、口径和参考流量范围

流量计的范围度(在规定流量范围内,流量计的上限流量与下限流量之比)一般为3,对于口径80及口径100的可为4。实际使用中的上限或下限以及范围度,均不得超出表1中给出的参考流量范围和范围度的规定。

2、外形尺寸

流量计外形尺寸见图所示。

3、测量精度:±2.5%FS。

4、被测介质:水或与水密度、粘度相似的非腐蚀性液体。

5、介质温度:-20~+100℃。

6、越限报警精度:± 2.5%FS。

7、最大使用压力:0.6MPa。

8、安装方向

流量计应安装在水平管道上,表壳上箭头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该管道轴线相对水平面倾斜误差最大不得大于10°。

①流量计标度盘呈水平位置为最佳安装位置。但此时应提醒注意:要保护观察窗玻璃不被落物砸坏。

②如因条件所限,必须将流量计标度盘面呈与地面垂直方向安装,则应保证标度盘面与铅直方向成不小于5°夹角。

③当流量计需靠近墙或柱等安装时,为读数方便,标度盘可分为右倾写和左倾写。观察者站在流量计上游,面向下游。流量计表头向观察者右手侧倾装,标度盘上数字、符号均为正常读写方向,此为右倾写;反之,向左手侧安装,标度盘上数字、符号仍均为正常读写方向,此为左倾写。定货时如不具体说明,出材厂时均按右倾写供货。请注意:由于流量计结构所定,按①方式安装为最佳,此状态下流量计可保证本说明书所述全部性能。按②所述方式安装,则在Qmin到1/4测量范围区间内误差会增大一些,且为负误差,约为- 4%~ 5%。1

挡板工作原理被测介质通过流量计时,使挡板打开。随着流量变化,挡板的开度便不同。在某流量下,流体作用在挡板上的转矩与流量计中扭力弹簧的扭矩平衡,从而挡板具有确定的开度。不同的开度对应相应的流量。由一系列机械、磁力传动系统把这一开度转化、传递到表头,指针便在标度盘上指出通过流量计流体的瞬时流量。在流量计指示机构里,有一发讯装置可在流量计流量范围内任一点发出一接点讯号。该发讯器允许最大功率为2W。使用电压不要超过24V(直流)。结构示意图见图所示。

安装与使用1、安装

为使流量计准确计量,上游的直管段。为便于检修,建议并联一旁路管道。为防止杂物卡住挡板等零件,应在入口前加装过滤器。对于φ15、φ20、φ25和φ40口径流量计,可采用相同口径旋翼式冷水水表的接管与管道相接。该接管(连接螺母)每台流量计用两只。该接管在市场上可以买到,亦可在定货时注明由厂家代购。

2、报警调整

流量计出厂时报警点一般设在流量范围的1/3处(靠近Qmin一侧)。如不适用,用户可自行调整。调整在流量计装上管线之前进行。调整方法如下:

以下限报警为例,用万用表欧姆挡,两表笔分别接报警输出导线(或接线端)。拆下表盖,指针轴上有一圆盘,其圆周上固定一磁条,表头方壳一角有一有机玻璃块,其上固定一干簧管。当磁条(随圆盘转动)逼近干簧管时,干簧管就闭合;离开时干簧管就断开。改变圆盘(即磁条)与指针轴相对角位置,就能改变报警流量值。

因为流量计不在管线上,挡板呈关闭状态,相当于流量为零,自然是在报警流量点之下,所以此时应报警:即干簧管闭合,万用表指针指示电阻为零。用手(或一细长工具)从流量计入口处推开挡板(模拟有流量状况),使流量计的指针指示在要求的报警流量值上,圆盘和磁条也随之转动,改变圆盘(即磁条)与指针轴相对角位置,直到磁条离开干簧管,使干簧管开路,万用表指针指示电阻值为无穷大,此刻即报警流量值。当流量从Qmax(此时干簧管断路)逐渐下降到此流量值时,干簧管闭合,发出报警接点信号。反复上述过程直到满意为止。

3、使用和维护

(1)使用

流量计在安装前应确保管路通畅,尤其是新设管线,更应注意事先清除管道内的麻丝、砖石等杂物。被测介质如果为水,应注意冬季防冻。使用中注意不要超载使用,一般短时超载不得大于上限1.25倍。

(2)维护

流量计应定期校验。一般不应超过一年,最好发回厂家校验,也可用不低于1级的其它流量计作为标准表进行比对。流量计出厂是用水标定的,用户若用于其它介质(密度与水差别较大时)则应重新标定。1

选型原则(1)实际使用的上限和下限流量值以及范围度均不得超出表1给出的参考流量范围和范围度的规定,建议实际流量为流量范围的50%以上为宜;

(2)如要求流量计具有报警功能的,应写明报警流量值;

(3)请写明口径、流量范围和介质;

(4).本流量计只用于测量液体(水)的瞬时流量和用于流量越限报警,不具备累计和远传功能。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建平 - 副教授 -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