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地表下水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不暴露在地表而渗入土壤中的水称为地表下水。存在于饱和层的部分为地下水的一部分,称为地下水,因此地表下水并不全部为地下水。

简介原则上地表下水受到三种作用的影响而改变其行程。

①受毛细管作用力的吸引,回返地表经蒸发到空中,缩短水文循环的途径。

②为植物的根部吸收,经由叶面蒸散重回大气。

③受重力作用下渗到土壤更深部分,到达饱和层,成为地下水供给水井等的水源。

垂直分布地表外层的空隙,常有部分含水,称为通气层。通气层以下的空隙全部含水,则称为饱和层。1

|| ||

地下水分类地下埋藏条件根据地下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类。

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渗的大气降水停留在浅层的岩石裂缝或沉积层中所形成的蓄水体。

潜水

潜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地下水,通常所见到的地下水多半是潜水。当地下水流出地面时就形成泉。

承压水

承压水(自流水)是埋藏较深的、赋存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这种地下水往往具有较大的水压力,特别是当上下两个隔水层呈倾斜状时,隔层中的水体要承受更大的水压力。当井或钻孔穿过上层顶板时,强大的压力就会使水体喷涌而出,形成自流水。

起源根据起源不同,可将地下水分为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和埋藏水。

渗入水:降水渗入地下形成渗入水。

凝结水:水汽凝结形成的地下水称为凝结水。当地面的温度低于空气的温度时,空气中的水汽便要进入土壤和岩石的空隙中,在颗粒和岩石表面凝结形成地下水。

初生水:既不是降水渗入,也不是水汽凝结形成的,而是由岩浆中分离出来的气体冷凝形成,这种水是岩浆作用的结果,成为初生水。

埋藏水:与沉积物同时生成或海水渗入到原生沉积物的孔隙中而形成的地下水成为埋藏水。

含水层性质根据含水层性质分类,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孔隙水

疏松岩石孔隙中的水。孔隙水是储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第三系少数胶结不良的沉积物的孔隙中的地下水。沉积物形成时期的沉积环境对于沉积物的特征影响很大,使其空间几何形态、物质成分、粒度以及分选程度等均具有不同的特点。

裂隙水

赋存于坚硬、半坚硬基岩裂隙中的重力水。裂隙水的埋藏和分布具有不均一性和一定的方向性;含水层的形态多种多样;明显受地质构造的因素的控制;水动力条件比较复杂。

岩溶水

赋存于岩溶空隙中的水。

水量丰富而分布不均一,在不均一之中又有相对均一的地段;含水系统中多重含水介质并存,既有具统一水位面的含水网络,又具有相对孤立的管道流;既有向排泄区的运动,又有导水通道与蓄水网络之间的互相补排运动;水质水量动态受岩溶发育程度的控制,在强烈发育区,动态变化大,对大气降水或地表水的补给响应快;岩溶水既是赋存于溶孔、溶隙、溶洞中的水,又是改造其赋存环境的动力,不断促进含水空间的演化。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阳国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