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软弱基层土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软弱基层土是指土基层中土主要为饱和软黏土、淤泥或泥炭质土、有机质土和泥炭这些土质,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渗透性小、压缩性高、抗剪强度和承载力低等特性。对于地基中软弱地基土,一般采取换填土、砂垫层等方法来提高地基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简介软弱基层土一般地基中软土、粘土、淤泥和有机土这些土质。软弱基层土含水量大于或接近流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 压缩性很高而强度很低。地基由于包含软弱基层土,往往承载力低,沉降量大,而沉降所需时间也很长,往往需要加固处理。稳定土基层是用石灰、水泥、粉煤灰等结合料与土、砂砾或其它集料,经拌和、摊铺,压实而成的路面基层。

流限又称液限、塑性上限。土壤加水充分混合直到黏性消失时的含水量。用质量百分数表示。国际上将碟式法作为标准法。中国规定用瓦西里耶夫锥式流限仪测定,用重76 g、顶角30°的金属锥体在自重作用下刚好能入土10 mm的土壤含水量作为流限。用这一方法确定的流限比用碟式法确定的土壤含水量要低。流限是塑性结持度和黏滞结持度的分界点。此值随土壤黏粒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也同黏土矿物的特性有关,是土壤力学性质分类指标之一。

稳定土基层城市化不断发展, 建筑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美观性不仅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对城市发展的现代化趋势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对建筑物数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土地资源严重紧缺的背景下,不断开发土地资源, 对建筑工程进行完善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建筑工程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 稳定土基层工程是核心和关键。虽然施工难度比较大,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只要不断完善施工体系,应用施工技术,就会提升施工的质量。在稳定土基层的过程中,包含的工序比较复杂,应用到的材料也比较复杂,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石灰、水泥以及粉煤灰等。在施工之前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混合,然后对材料进行摊铺和压实,最终形成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基层结构。在基层成型之后,施工单位需要做的就是采用石灰粉来对基层结构进行养护,经过这一道工序之后就会形成一种新型的混合材料,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相对较高。一般来说,这以混合材料的具有较强的防水性和耐腐蚀性,将其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可以有效的增强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

有关术语软土

软土主要由粉土粒和粘土粒组成,富含有机质及高亲水性粘土矿物,压缩性高、强度低的灰色或灰黑色的软粘性土。包括淤泥、淤泥质粘性土、淤泥质粘质粉土等。一般分布于沿海的滨海相、三角洲相、溺谷相;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河漫滩与废河道相、湖相及沼泽相等地区。软土的天然含水量高(接近或大于液限),孔隙比大(一般大于1)。具有灵敏的结构性特征。按其有机质含量可分为有机质土、泥炭质土和泥炭。

换填垫层法

当软弱土层厚度不很大时,可将路基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换填强度较大的土或其它稳定性能好、无侵蚀性的材料(通常是渗水性好的砾料)称为换填或垫层法。此法处理的经济实用高度一般为2~3m,如果软弱土层厚度过大,则采用换填法会增加弃方与取土方量而增大工程成本。

路面基层

位于路面面层之下的结构层。用以承受由面层传递来的车轮垂直压力,并把它分布到下面的垫层或土基上。当采用不同材料分两层铺筑时,下层称“底基层”,与基层分别起主要承重层和次要承重层的作用;当基层或底基层较厚需分两层施工时,分别称之为上基层、下基层或上底基层、下底基层。基层材料需有足够的强度、水稳性和扩散荷载的能力,在冰冻地区还应具有一定的抗冻性,但用作底基层的材料其强度可比基层的略低,常用的有碎石、砾石、天然砾石、各种水泥、石灰及其同矿渣、煤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的稳定材料,以及沥青处治材料和低标号水泥混凝土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沛 - 副教授、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