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舌突蛙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无尾目浮蛙科。主要分布在西藏(波密易贡、墨脱)。
形态特征雄蛙体长21 mm左右。吻钝圆,吻棱和颞褶明显;鼓膜大而显,约为眼径的4/5;无犁骨齿;舌大后端缺刻浅;舌面有乳突,在舌的前1/3处有一个大的乳突;瞳孔略呈椭圆形,横置。体背面皮肤较光滑,有分散小疣,以体侧及肛周较多;股、胫部小疣明显;腹部有扁平大疣。前肢较短,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指端钝圆而扁平,无沟,第一指短于第二指,关节下瘤不明显,掌突3个,仅内掌突清晰。后肢较粗壮,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前角,左右跟部相遇或略重叠,胫长超过体长之半;趾端与指端同;趾、跖间均无蹼;关节下瘤小而不显;跖部小圆疣多;无跗褶。背面棕褐色,上眼睑间有黑横纹,从吻端沿吻棱经上眼睑外缘至颞褶有一条黑纹,眼前角下方达上唇缘和鼓膜前缘有黑纹,背部前后各有一个深色花斑;四肢背面横纹清晰;腹面呈肉色有黑色网状斑;四肢腹面橘红色,掌、跖部棕色。雄性无声囊及雄性线;睾丸呈黄豆形,黑色;未见指上婚垫。1
生物学资料该蛙生活于海拔2 300 m左右的针阔叶混交林中的潮湿环境中,常栖息在林下山坡的大石下和覆盖有苔藓植
物或腐殖质的乱石问。6月期间成蛙白天和夜间隐蔽在石下或乱石间呜叫,鸣声清脆“嘎、嘎”连续5~8声,稍有惊扰,立即停叫,或隔3~10分钟后再单声鸣叫。该蛙行动敏捷,弹跳力甚强,常隐没在苔藓植物下的石块间或密集的草丛中,极难被人发现。1
种群状态中国特有种。该蛙分布区狭窄,种群数量较少。受胁等级:易危VU。1
分布西藏(波密易贡、墨脱)。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丹宁 - 教授 -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