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树蛙为两栖纲树蛙属动物,体较扁平, 雄蛙吻端略钝尖,雌蛙吻部圆,微突出于下唇 ,吻棱明显,呈棱角状,鼓膜圆而明显,内掌突卵圆形,外掌突不明显。 前肢短,长略超过体,后肢较短,关节下瘤明显,腹部和股部腹面满布扁平疣,体和四肢背面呈浅绿色,散有褐色细点,腹面肉黄色或肉红色,无斑或有褐色斑 。侏树蛙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西金秀大瑶山、龙胜。侏树蛙常生于海拔900m左右的季风和常绿阔叶林的山区,成蛙常栖息于灌丛内或浅水塘边草丛内。
形态特征雄蛙体长28~33mm,雌蛙体长32~38mm,体较扁平,头宽略大于头长,头长为体长的36%左右,雄蛙吻端略钝尖,雌蛙吻部圆,微突出于下唇 。吻棱明显,呈棱角状,鼻孔位于吻眼之间,鼻间距略小于眼间距,眶间距为上眼睑宽的140% ,鼓膜圆而明显,直径为眼径的57%,距眼后角很近,颞褶弯曲,舌部后2/3游离,后端缺刻浅 ,两犁骨棱各具齿5枝左右,位于内鼻孔内侧缘,其间距宽于齿列的3倍 ,有单咽下外声囊。前肢短,长略超过体长。前臂纤细,手长约为足长81%,关节下瘤发达。内掌突卵圆形,外掌突不明显。 第一、第二指基部有乳白色婚垫,有紫红色雄性线 。后肢较短 ,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的后方,左右跟部不相遇。胫长不到体长之半,足略长于胫 。指端具吸盘,其腹面有边缘沟,第三指吸盘小于鼓膜,吸盘背面可见“Y"形迹;趾端与指端同,趾吸盘略小,趾吸盘背面可见“Y”形迹。 指式:3>4>2>1,第三、第五趾等长,达第四趾的第三关节下瘤 ,外侧3指略具微蹼;趾间约为l/3蹼,蹼缘缺刻深,以缘膜达趾端,外侧蹠间几无蹼。关节下瘤明显,蹠部有小疣 ,内蹠突椭圆形,无外蹠突 。皮肤较光滑,上眼睑、颔后部和前臂外侧有小疣,咽胸部有疣小或不明显,腹部和股部腹面满布扁平疣,股后部疣粒较大,肛上方略显肤棱。体和四肢背面呈浅绿色,散有褐色细点;从上唇经颞部下方和体侧至胯部一条黄白色带纹;四肢内外侧、手和跗足的外侧均为黄白色;四肢被遮盖部位以及指、趾端均为肉黄色;腹面肉黄色或肉红色,无斑或有褐色斑 。
蝌蚪:第35期蝌蚪全长26mm,头体长9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80%;头体卵圆形,背腹略扁,尾中部最高,向后渐变细,尾末端圆。蝌蚪期体尾为黑色,变态后期渐变为绿色;头部略窄,吻圆;眼位于头背面;口位于吻腹面,唇齿式为1:4+4/2+2:Ⅱ;口角处至下唇缘有唇乳突2排,下唇中央无乳突;无副突 。1
地理分布侏树蛙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西金秀大瑶山、龙胜。1
生活习性该蛙生活于海拔900m左右、有季风和常绿阔叶林的山区,成蛙常栖息于灌丛内或浅水塘边草丛内。雄蛙多在夜晚鸣叫,白天鸣声较少,当地水塘很少。1
繁殖方式抱对雌雄蛙多在鸟盆内水中(鸟盆是当地群众用于粘捕鸟类的工具),同时在水中还见到泡沫状卵泡和蝌蚪。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丹宁 - 教授 -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