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单因接触效应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单因接触效应(Single contact effect)又叫多看效应、暴露效应、接触效应等,它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某样事物出现的次数越多,人对其产生的好感度也越高(当然前提是这件事物首次出现没有给人带来极大的厌恶感)。社会心理学又把这种效应叫做熟悉定律,对人际交往吸引力的研究发现,我们见到某个人的次数越多,就越觉得此人招人喜爱、令人愉快, 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做曝光效应。1

单因接触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人们会单纯因为自己熟悉某个事物而产生好感。这一现象所囊括的事物十分广泛,例如文字,画作,人像照片,多边形及声音等。在人际关系的研究中,一个人在自己的眼前出现的次数越多,自己越容易对其产生偏好和喜爱。1

如果刺激频频呈现并因此越发受人喜爱,被人接受,单因接触效应就产生了。例如,歌曲或广告词越是重复,越有可能招人喜欢,为人接受,这是广播和电视网经常利用的一种现象。曝光效应只用于人们认为中性或积极的刺激。如果频频曝光于令人不快的刺激,那就可能加深而不是消除负面看法。音乐、绘画、制图、图像、民众和广告均受曝光效应的影响。最强的接触效应见于照片、意味深长的词语、名称以及简单的图形;最小的曝光效应见于人像、民众以及听觉刺激。随着呈现次数增多,曝光效应逐渐减弱——也许是因为厌烦的缘故吧。

复杂有趣的刺激趋于增强,但简单乏味的刺激趋于削弱。有趣的是刺激曝光时间越长,曝光效应越弱。如果曝光短暂并且巧妙,让人难以察觉(不是有意识地处理),或者数次曝光之间被停顿分开,那就能够获得最强的效应。必须提及单纯曝光效果的限制。它其实没有那么“单纯”,一开始就让人感到厌恶的事物,无法产生曝光作用。如果两个人彼此之间已经有一些冲突,或是性格上本来就不合,愈常见面反而愈扩大彼此的冲突。过多的曝光会引起厌烦。

实验证明,即使不是特殊的刺激,只是重复某种刺激,也会因此产生亲切感,抱有好感,并且曝光效应与接近性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接近性因素即由于物理的近距离刺激而产生好感。总之如果经常见到,并且与这个人或事物距离近的话,就容易产生好感。1

体现1、我们遇到面熟的人就会有亲切感,与外表、人品无关,人们容易对经常见到的人或离自己近的人抱有好感。我们上学、上班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果经常在同一时刻,在同一地点的话,总会有几个面熟的人。对这些面熟的人,即使没有说过话,也会有一种亲切感,就像对朋友伙伴的感情一样。看到他们的身影,我们会缓解慌乱的情绪。

2、我们对人产生好感甚至喜欢上别人,其实上下学、上下班时,从不相识到面熟的这一过程,都会成为喜欢别人的契机,当我们被问到为什么会喜欢这个人,是什么魅力吸引了你时,一般我们都会例举这个人的相貌、人品为理由。但是当我们不太了解一个人时,也可能会对他抱有好感。我们一般不会注意上下学、上下班时那些面熟的人的相貌和衣着,也看不出他们的行动中有什么醒目的特征,只是看着他们沉默站立的身影。但随着每天的重复,看到对方的次数的增多,我们对对方的好感也会增强。这就是“曝光效应”。即仅仅因为与对象人或对象物接触的次数增多,对这个人或者事物的好感也会增强的效应。1

应用范围改善人际关系

适当的运用曝光效应,可以改善人人际关系,增加你的人际吸引力,让大家更喜欢你。甚至可以使你爱的人也爱上你。社会心理学又把曝光效应叫做熟悉定律(familiarityprinciple)。对人际交往吸引力的研究发现,我们见到某个人的次数越多,就越觉得此人招人喜爱、令人愉快。

心理学家扎荣茨(Zajonc)也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群人观看某校的毕业纪念册,并且确定被试不认识毕业纪念册里出现的任何一个人;看完毕业纪念册之后再请他们看一些人的相片,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然后,再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在毕业纪念册里出现次数愈高的人,被喜欢的程度也就愈高;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这个实验充分验证了,只要一个人不断在自己的眼前出现,自己就愈有机会喜欢上这个人(Zajonc,R.B,1968,多看效应对态度的影响)。1

增强自信

曝光效应就是这么神奇。Mita,Dermer,&Knight研究发现,被试具有喜欢镜像超过正常照片的显著倾向。他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相比于看自己的正常照片而言,会更喜欢镜子里面的自己。其实这里还是曝光效应,一般人都是见镜子里的自己次数多,因为每天的洗漱,出门前的整理,女生还经常补补妆等等。所以想更爱自己,就多让自己跟自己相见吧。爱自己,自信魅力每一天。1

广告宣传

曝光效应的运用还表现在广告宣传上。研究表明,当公司或产品还较新颖,消费者不熟悉时曝光才最可能有促进作用。而广告中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人们对广告物的态度。虽然曝光效应在广告宣传方面好像天然就有其作用,但曝光对提高消费者对特定公司和产品的态度体验究竟有多大效果,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研究发现,即使曝光大部分是正面的,媒体上的曝光率却和公司更低的名气有关联。随后对该研究的重复检验得出结论,曝光会产生矛盾的情感,因为曝光会带来许多联想,既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方面。当公司或产品还较新颖,消费者不熟悉时曝光才最可能有促进作用。1

使用条件当你在运用单因接触效应的时候,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如果使用对象(包括人、事、物)在最初的态度是中性或者积极的才可以使用。

例如:如果你追一个女孩,她从一开始就表现了对你的强烈厌恶。那么,少年请你放弃,因为这如果你继续的话,她只会越来越讨厌你;相反的,如果她没有讨厌你,甚至对你表示了好感,只能说,少年多晃悠一下吧,你有机会了。

2、过多的使用单因刺激会引起厌烦。

那么把握曝光的度,就很重要了。有研究表明,曝光效应是显著、可靠的,其效应量r=.26,此项分析还发现当不熟悉的刺激短暂呈现时,曝光效应最强。曝光的次数在10~20次之间一般能达到最大的喜欢程度,有些研究甚至发现在曝光次数过多时,喜欢程度会下降。人们在数次听到一首歌后,一般会喜欢这首歌,但许多次重复听之后喜欢程度会减少。延长曝光和测量喜欢程度的间隔一般能增加曝光效应的强度。1

此外,在已有的研究中还有一个“曝光例外”,曝光效应在儿童身上表现的很弱,图片和绘画的曝光效应也要弱于其他类型的刺激。所以请想在孩子身上运用曝光效应的爸妈注意。

单因刺激效应的运用很广,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帮助,但是要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才能起作用。所以运用需谨慎,适得其反就不好了。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磊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