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MXG-475型采煤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MXG-475型采煤机是西安煤机厂制造的一种矮型大功率采煤机,功率475kW,机面高度1460mm,适用于采高1.7~3.5m,倾角≤35°的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要求顶板中等稳定,底板起伏不大,不过于松软,煤质硬或中硬,也能截割一定的矸石夹层。工作面长度以150~200m为宜。

简介MXG-475型采煤机是西安煤机厂制造的一种矮型大功率采煤机,功率475kW,机面高度1460mm,适用于采高1.7~3.5m,倾角≤35°的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要求顶板中等稳定,底板起伏不大,不过于松软,煤质硬或中硬,也能截割一定的矸石夹层。工作面长度以150~200m为宜。

MXG-475型采煤机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产品80年代后期水平,其中机面高度、采高范围、采高上限、卧底量、过煤高度、牵引力、截割功率和扭矩等指标比较先进,适用于硬或中硬煤层,具有较强的过断层能力1。

结构特点MXG-475型采煤机,由以下主要部件组成:泵箱、电控箱、左右牵引箱、左右摇臂、左右滚筒、底托架、拖缆装置、喷雾冷却系统、机外液压系统。

MXG-475型采煤机功率大,工作可靠,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端面摇臂,截割电机横向布置在摇臂上,摇臂和机身连接没有

动力传递,取消了螺旋伞齿轮和过轴。

(2)机身较短,滑靴跨距较大,整机的稳定性高。

(3)采用弯摇臂设计,加大了过煤空间,改善了装煤性能。

(4)机身主要部件之间用液压螺母和高强度螺柱紧固成一个整体,联接可靠。

(5)机外液压油路系统,采用集成阀组,管路不进泵箱,从底托架下设过槽通过,维修方便。

(6)采用四行星轮的截割行星头,齿轮强度和轴承寿命大为提高。

(7)采用成熟可靠的液压、电气元件,具有电机过热、高压保护、零位保护等功能,操作方式可选用手控或电控。

(8)电控腔、隔爆电磁阀、过滤器、油马达、制动器等布置在正面,便于检查维护。

牵引机构牵引部是采煤机行走的动力传动机构。MXG-475采煤机有左、右两个牵引部,其结构相同,位于机器的左、右两端。

牵引部由机壳、油马达、液压制动器、一轴、二轴、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手把、油标等主要零部件组成。

牵引部机壳底面设有440×350的矩形凸块嵌于托架上的凹槽内,另有6条液压螺栓垂直贯穿牵引部机壳,与底托架连接,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大大提高了机器的整体连接可靠性,有效地避免了机器大部件相对于底托架的窜动。

牵引部机壳端头的支承耳通过连接轴与摇臂铰接,行星机构的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行走部。由于牵引部是一个重要的受力部件,因此牵引部机壳设计非常坚固,由铸钢件制成。

牵引部的动力源为高压液压油,由泵箱提供。泵箱的主泵与牵引部中的液压马达通过两根高压胶管连接,油马达将主泵输入的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驱动牵引部的齿轮传动装置,为采煤机的行走提供机械动力。牵引速度取决于主泵排油量的大小2。

截割机构截割机构主要由截割电机、摇臂减速箱、滚筒等部件组成,机构内设有冷却系统、内喷雾等装置。截割机构主要完成落煤、装煤、喷雾降尘作业。

摆动减速箱的整体弯摇臂形式,除壳体和弧形护板外,其余零件左、右通用。摇臂和滚筒之间采用方榫联接。

由于采用截割电机横向布置,减少了传动功率消耗,有利于提高制造加工质量,方便于维修管理,使生产能力和可靠性相应大大提高。

泵箱泵箱(液压箱)由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两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布置在液压传动箱的三个隔腔内。左腔为电机腔,内装一台75kW的电动机;右腔为齿轮腔,内装五组传动齿轮,电动机通过齿轮把动力传给右腔,即液压传动箱内的主油泵和双联齿轮泵(辅助泵和调高泵),液压传动箱内装有大部分液压元件,如主油泵、双联齿轮泵、手压泵、阀块、操纵机构、调速机构、精滤器、粗滤油器和管路系统等。齿轮传动腔要求油位较低,以限制温升,液压传动腔要求油位高,油质好,以保证液压系统的可靠性。所以,虽然两腔用的都是N100液压油,但彼此密封。液压传动箱处煤壁侧有冷却器、水分配阀;老塘侧有调速手把、手压泵手把、加油阀、透气塞、油标、液位温度计、集成块、连接块、电磁阀腔(内装制动、功控和调速三个隔爆电磁换向阀)、压力表腔(内装四只高、低压压力表和零位保护的行程开关)、粗精过滤器盖和水阀等、阀块的四个外接油口与液压马达油口相连,集成块的八个油口分别与制动器、油马达泄漏口以及调高阀供油、回油和控制右口相连;老塘侧上部固定电缆槽、液压传动箱顶面开有三个盖,用于液压件和传动件的安装、调试2。

电气设备与电气控制电气设备包括电控箱、电动机、电磁阀腔;电气控制包括采煤机控制和运输机控制。

辅助装置MXG-475型采煤机的辅助装置包括:底托架、拖缆装置、机外油路装置和喷雾冷却装置等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