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环境
由朝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组成。在这些环境内具有许多亚环境。这些基本环境分区包含如下:(1)潮上带环境,其沉积在正常或平均高潮线之上,并且由于它们仅在大潮或者风暴潮
时被淹没,因此大部分时间暴露于地表条件下,大潮每月一般发生两次,并且所有潮汐中最大的风暴潮仅偶尔发生于某些季节,且频率极低;(2)潮问带沉积,它位于正常高潮线和正常低潮线之间,它们每天暴露一次或两次,主要取决于潮汐范围和当地风的条件;(3)潮下带沉积,即使偶有暴露也很少暴露于大气中。1
成因相潮道沉积潮道(tidal channel)通常发育于潮间带和潮下带,其底部是具介壳碎屑的粗砂岩和大量泥砾的滞留沉积物,向上砂泥质增多。在潮坪体系的不同地带,潮道的特征也不同。由海向陆,根据岩性特征可分为砂质潮道、砂泥质混合潮道和泥质潮道二在同一方向上,潮道的形态也有变化:潮下部分,潮道较直,潮汐脊和纵向沙坝、斜向沙坝等比较发育,侧向迁移能力强;在砂质潮间带,潮道也较直,分支较少涪0面上的形态比较对称;在泥质潮间带,潮道呈树枝状,剖面形态强烈不对称,弯曲度增高,有发育很好的类似的曲流点坝,并以向潮道缓倾斜的侧向加积层理为特征。
在潮道砂质沉积物中,作为涨、退潮流的反映,一般具有羽状交错层理,但由于通常只有一个方向的主潮流,其结果出现了由单向交错层理组成的具多个再作用面的砂层。
潮下带沉积潮下带(subtidal zone)位于平均低潮线以下,主要由潮道中的沙坝和浅滩沉积物组成,是以砂质为主的沉积区。由于潮流能量大,再加上波浪的作用,发育大型交错层理,也有波痕
纹理、平行纹理和双粘土层出现。
潮间带沉积潮间带位于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由海向陆依次出现沙坪、混合坪和泥坪沉积。沙坪位于低潮线附近,以砂质沉积为主,其构造以发育大型板状或楔状交错层理和双向(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有时可见再作用面和冲刷一充填构造;混合坪由薄层的砂泥互层组成,其中发育脉状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和砂泥互层层理及各种面状构造。黄乃和等(1994)通过对我国东海现代潮坪的考察,发现潮间带广泛发育有潮汐周期层序,如递变式周期层序和规律间隔层组式周期层序。这类周期层序在我国西南晚二叠世含煤岩系(黄乃和等,1994)和华北石炭一二叠含煤岩系中都有发现(陈钟惠等,1988);泥坪位于高潮线附近.沉积物主要为泥和粉砂,发育水平纹理或块状层理和波状层理,并可见泥裂和植物根痕:
潮上带沉积潮上带(supratidal zone)位于平均高潮线之上,为咸水沼泽(盐沼)沉积与粉砂和粘土的互层状结构。由于生物扰动、植物根系穿插和发育结核等,使原生沉积构造遭到严重破坏。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