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教材加工策略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信息的理解与接受,是学生能否进行意义学习的重要因素。故教材加工策略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要考虑学习的外部条件,也需要兼顾学习的内部条件1。

因此,教材加工策略需要面对对不同的条件,制定相应的策略。在针对外部条件,研究者提出了教材结构化策略;针对内部条件,研究者提出了心理匹配策略和超出预期策略。

具体内容奥苏伯尔曾提出,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需要内外两方面的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指新学习材料本身应具有逻辑意义,即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内部条件是指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并且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教材加工策略的制定应该考虑学习条件。教材加工策略共有三种,针对外部条件,研究者提出了教材结构化策略;针对内部条件,研究者提出了心理匹配策略和超出预期策略。

1.教材结构化策略教材结构化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环境、分析和组织教材内容,使其在本身的逻辑结构基础上,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的策略。

教材结构化策略是基于对课文形式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结构做出的加工处理。课文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问题--解决式;(2)原因--结果式;(3)比较--对比式;(4)群集式;(5)概括式;(6)主题词式;(7)整体--部分式。

根据课文的结构,教师可以采取的结构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图解,教师可以采用图解的方法表征基本概念和观点与概念之间的关系;(2)框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列出主题词形成框架,让学生能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3)分类,教师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比较--对照,表现出相似点与不同点;问题--解决,呈现问题逐步解决;原因--结果,表述结果与事件发生的过程;表述--列表,包括主要的概念和论点以及支持材料。

教材结构化策略是教师吃透教材的一个方面,是教师准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实验证明,结构策略虽然对少数优等生帮助不大,但对多数非优等生的训练有很大收获。

2.心理匹配策略心理匹配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处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主观上感到满足其需要,达到教学材料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从而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其实质就是尽可能使教学材料变成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诱因,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该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又可以归纳成两种:(1)认知匹配策略,即教师通过调整学生对教学材料与其需要之间的认知评价来达到心理匹配的一种策略。因为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既取决于人的需要状况,也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但最终要受人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认知评价的制约。(2)形式匹配策略,即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材料的呈现形式来达到心理匹配的一种策略。因为有的教学材料可能确实不符合学生当时的需要,但我们完全可以设计一种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形式来呈现材料,这便将不符合学生的需要的教学材料寓于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形式中,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心向。研究者曾将认知匹配策略和形式匹配策略,分别运用于语文和外语教学中,结果表明,分别运用这两种策略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在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3.超出预期策略超出预期策略,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处理教学材料,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产生意义学习的策略4。研究者将该策略运用于数学教学之中。结果表明,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超出预期策略,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对学生学习心向的调节以及对学生的认知学习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实践中,教师应尽可能将看似平淡的教学内容与出乎意料的知识联系起来,将看似枯燥的教学内容与生动的事例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的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可思议的事实、趣味、使用价值,产生要深入领会和探索的学习兴趣。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磊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