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痕迹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人们在一个连续体上对信息进行多重表征, 这个连续体包含不同精确程度的要义层级, 从精确详细的字面表征(verbatim representation)到模糊简要的要义表征(gist representation)。
字面表征保留了最精确的信息, 包括信息的表面形式、准确的数字信息、或是一句话的精确词语; 而要义表征只保留了信息的基本意义及模式。在此基础上, 该理论提出了以下的基本原则:人们加工信息时存在字面加工(verbatim processing)和要义加工(gist processing)两种方式,两者在编码时是平行的、存储时是分开的、提取时是独立的; 人们在记忆和思考时往往倾向于采取直觉的要义加工, 这种倾向被称为模糊加工偏好(fuzzy-processing preference); 两种加工方式存在个体差异。1
模糊痕迹理论的核心内容归纳为以下七个原则 :
1.要义抽取
2.模糊到逐字逐句的连续体
3.模糊 加工偏好
4.短时记忆的重构
5.输出干扰
6.资源自由
7.个体发 生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殷晓莉 - 儿童心理专家 副教授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