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知觉再历理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记忆错觉是让你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它们经常以多种形式出现,对记忆错觉的系统研究,对人类真正了解人类记忆至关重要。

众多研究者对记忆错觉进行理论探索,知觉再历理论便是其中一种。

佩恩(Payne,et al.,1997)将记忆与知觉类比,提出了知觉再历理论。他认为,知觉错误好额记忆错觉除了时间上的差异之外(知觉错误是对当前现实的反应),两者并明显无不同1。

具体内容对于知觉再历理论,在有关记忆和知觉的任务中,被试都是参与了一个真实的事件,加工了有关信息,然后,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并借助于常识,根据自己的归因、判断等作出反应。知觉任务和记忆任务,其主要的共同点在于,两者都必须建立对外部信息的内部心理表征,然后依据这些表征作出反应。然后,依据这些表征作出反应。

对记忆错觉研究的指导意义知觉再历理论并不复杂,但对于记忆错觉的研究颇具指导意义:首先,记忆错误不再被看成是令人懊恼的事情,而是相知觉错误一样,是正常的自然现象,都反映了人们是怎样解释周围世界的;其次,该理论强调了知觉到一个事件和随后的回忆过程可能伴随的种种变异之间的关系;最后,该理论有助于改变研究者的思路。比如,对于目击者证词的真实性,过去争论主要在于:事件发生后的误导信息是否会覆盖了对先前原始事件的记忆,或者是否存在两种记忆,一种是针对先前事件的,另一种是针对误导信息的。

而今根据知觉再历理论,研究者不必拘泥于先前的争论,而是考虑到存在着许多可能的变异,如出庭作证,与案件发生的时间间隔,先前事件和误导信息两种信源痕迹的强度等,都会影响到目击者回忆的情况,是先回忆了先前的事件,还是回忆了误导信息的痕迹1。

知觉再历理论的发展而今,研究者一方面试图将上述理论进一步扩展,以解释新的实验现象,一方面逐渐认识到,要建构一个综合的记忆理论,需要考虑到以下诸多内容:编码过程中的同化与解释,重构性的推断与启发、在现实的自上而下加工、信源检测、归因和归因失误、在现实的主观感、元认知判断、控制加工、反映标准等。

沙赫特(Schacter,et al.,1998)等对上述诸多方面,提出了一个更为完整的理论建构记忆理论(constructive memory framework, 简称:CMF),这一理论强调将特征结合、模式分离、完型提取、聚焦、标准设置等作为准确记忆和非准确记忆的中介,将事物的表征定义为特征构成的模式,而提取涉及激活扩散导致的完型加工。在匹配过程中,记忆者必须做出决定:是否将某一信息作为搜寻的情节记忆目标提交给意识。记忆错误可源于构成特定情节的特征未能有效结合、源信息的缺乏,或者在信源检测中设置了一个宽松的标准,还可源于情节特征的模式比其他相似的模式未能适当分离,或者是记忆者失于建构一个充分聚焦的提取线索耳机活了无关信息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殷晓莉 - 儿童心理专家 副教授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