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生“认知革命”以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已经渗透并影响到心理学的大多数分支学科中,进而认知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也得到很大关注。
微观发生法便是认知研究方法的一种。该方法与其他认知研究方法不相同,较其他方法更为强调认知的发展和变化问题,侧重考察认知的微观变化过程1。
具体内容严格讲,微观发生法不是一种数据收集方法,而是一种研究设计方法。对于发展心理学中的研究设计,可以了解到有横断研究、纵向研究、交叉研究三种设计类型。比如从三岁、五岁、七岁三个年龄段取样研究儿童的数字守恒问题,可以用横断研究设计比较不同被试的认知表现,也可以用纵向追踪设计考察同一批被试在不同年龄的行为特点。但是都可能存在一个问题,因为取样的年龄跨度太大,错过了对认知变化,特别是对短暂的认知阶段转换过程的直接考察,而只是对认知变化发生前和发生后的状况作了“拍摄”或记录,因此难以对中间的变化过程和机制做精确的解释。而微观发生法不同,它关注于更精细信息的获得,试图像电影那样完整的展示心理发展中的“流动”过程。
要在理解认知发展机制上取得进步,就要求能提供有关特定变化的数据的有效方法。微观发生法,就是用于提供关于认知变化的精细信息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有三个关键特征:
(1)观察跨越从变化开始,到相对稳定的整个期间
(2)观察的密度与现象的变化率高度一致
(3)对被观察行为进行精确的反复试验分析,以便于推测产生质变和量变的过程
适用条件微观发生法是一种特殊的纵向研究设计方法,它是用于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过程,最宜研究某种心理、能力、知识、策略等的形成过程,或阶段间的转换机制。而对那些已经发展得很成熟的能力,和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就不适宜用这种方法1。
微观发生法的优缺点微观发生法的长处是搜集关于变化的精细信息,因而要对整个变化期间的个体进行观察,而且要求与这一期间的变化率一致的较高的观察密度。因此它与传统的大年龄跨度的纵向和横断研究明显不同,而是在这些研究确定的基本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阶段之间的转换过程和“萌芽期”的形成过程进行精细的研究。
为推知产生变化的过程要求进行高密度的抽样,这就意味着精细的反复测量分析。这一方面要求研究内容应该适合进行反复测量,而且要有明确的测量指标(如对错率,反应时等),这样才能比较前前后后的变化过程。另一方面,还要确定认知变化的来源,能对反复测量造成的学习效应和其他干预措施的效果作出明确清晰的说明。
微观发生法实验可以提供关于变化过程的精细信息。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变化的路线;2.变化的速率;3.变化的广度;4.变化模式的多样性;5变化的来源。
微观发生法除了提供这五个方面的基本信息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实验设计的不同获得特定的信息。对这些信息可以进行定量处理,也可以进行定性处理,进而综合对量变和质变进行解释。另外,可以从被试总体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可以分析每个被试的认知变化模式。总之,该方法提供的数据及处理方式是非常丰富和精致的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玮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