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生态潜意识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生态潜意识最早由美国生态心理学家西奥多·罗杰克在其 1992 年出版的《地球的呐喊》一书中提出,在此书中罗杰克扩宽了潜意识的边界,从传统心理学的“潜意识”深入到了“生态潜意识”。1

简介罗杰克在《地球的呐喊》序言对生态潜意识做了初步的定义,认为“当性和暴力的冲动持续地在人的深层心理中郁积,并寄居于人的大脑中时,由于内心的不平衡,一种新的苦闷在我们的时代出现,我称之为‘生态潜意识’。由此,我们发现了一种对人类忠于地球之心的压抑,这种‘忠于地球之心’构成了人类心灵的母体。”2

此外在《生态心理学:重建地球,疗救心灵》一书中罗杰克认为:人有一种热爱生命的天性(Biophilia),并提到:“在最近的研究中,哈佛生物学家 E.O.威尔逊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人类拥有一种能力被称为‘热爱生命的天性’,这种天性被描述为‘人类与其它生物间天生的、固有的连接’”。

所以生态潜意识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是一种群体性的生态压抑。

罗杰克的生态潜意识概念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从科学归属来看,生态潜意识属于生态心理学这一学科,在生态心理学中居于核心地位。

第二:从生态潜意识的内涵来看,生态潜意识是人类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是群体性的生态压抑,是人类在自然进化中产生的“忠于地球之心”和“热爱自然之天性”的压抑。这种被压抑的自然天性称为生态潜意识;

第三:从生态潜意识的成因来看,其形成与自然进化(主张第二条)、童年经验(主张第四条)、工业社会、城市文明(主张第七条)、政治因素(主张第六条)等相关。

第四:从生态潜意识的实践主张来看,是为了建立健全的心智,恢复儿童天生的万物有灵的特质,建立生态自我,建立人与星球间的“协同关系”,从而解救人类的心灵危机和生态危机。

生态潜意识的成因罗杰克认为生态潜意识的形成与自然进化、童年经验、工业文明、城市文明、政治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个体成长中童年经验的积淀,自然进化与文化演变的影响,工业文明的压抑成为最主要的原因。

个体潜意识——童年经验的积淀弗罗伊德认为潜意识的积淀形成与童年关系密切,他讲到:童年最早期的记忆虽然被掩蔽性记忆的内容替代,但那种心理经验“被保留在潜意识之中,然后又在人们后来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罗杰克也强调生态潜意识与童年的关系,并在其八项主张中明确说明:“生态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儿童的生命期”。罗杰克认为儿童天真纯洁的本性以及对自然天然的亲近,是生态潜意识的早期积淀,他说:“孩子的天真无邪赋予了他们纯洁的观念。他们热爱生活,尤其是围绕着他们的自然万物,带着天生的万物有灵论者的观念。”儿童的天真无邪和万物有灵论是一种难得的生态智慧,使他们拥有了一种“儿童直觉”(childish intuition),敏锐的感受自然万物的生命。儿童的经验之所以能成为生态潜意识的早期积淀,是因为“儿童是自由的”,这种自由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待自我方面:“他可以摸索、激发、挖掘、探寻自身无限的丰富性。”所以儿童总是能发现自身的潜能,这种对自我生命丰富性的发现是保持个体生命鲜活的方式。其次是对待外物方面:“儿童认为所有生命都在诉说一种东西,所有的声音,从青蛙的叫声到海浪的拍打声,所有生物的声响对他而言都亲切而意义显著”,面对外物儿童总是用一颗“赤子之心”去承受自然的馈赠,带着万物有灵的观点去感受自然界的生命,儿童俨然成了人与自然重新连接的一个桥梁。

集体无意识——自然进化与文化演变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包含一些本能的冲动,认为“Ucs.的核心由本能表征性构成”,“潜意识的内容可与心理王国中的土著居民相比。如果人们的心灵中存在着由遗传而来的心理结构——与动物本能相类似的东西——它便是 Ucs.的核心”,他这里的“本能表征性”、“动物本能”偏重于人的欲望冲动,但给我们以启示:潜意识可以和自然本能、遗传,乃至自然进化联系到一起。

早期自然进化理论关注的只是人类大脑、肢体等身体机能方面的自然进化,却忽略了自然进化对人类思想和心灵的塑造。随着进化理论的发展,“生物学家已经开始关注人类进化中的心灵层面”。其实个体心灵的进化演变和身体机能的进化演变有着相似的过程,罗伯特·格林韦的荒野体验就是很好的证明,他说:“当人们的心灵或身体参与到荒野中时,参与者经常会表达一种扩张感和与自然重新连接的感觉。我们可能解释这种感觉为‘自我的扩张’,或者是因为我们与过去自然进化中形成的适应性的重新连接,这种进化中形成的适应性仍然积淀在我们心理深处”,这里的“积淀在心理深处的适应性”就是生态潜意识在自然进化中的积淀。可见自然是人类身体进化之源,也是人类心灵进化之源。所以罗杰克说“进化理论会为我们两难的困境提供解决之法。事实上源于物理宇宙的人性(包括身体和心灵)很大程度上需和自然联系起来”。

社会压抑——工业文明与生态危机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的一部分来源于本能和欲望的压抑,他说:“我们是从压抑理论中获得潜意识这个概念的。在我们看来,压抑就是潜意识的原型”只是弗氏处的那个时代,社会对个体的压抑常常带有“禁欲”的性质,这种“禁欲”主要指身体欲望,所以弗洛伊德才找到了“性”这一主题作为其反抗压抑的手段和工具;生态潜意识的形成也与本能和欲望的压抑有关,只是这里的“本能”和“欲望”是人“亲近自然的本能”和“亲近自然的欲望”,所以我们要解除的压抑不是“性压抑”,而是“生态压抑”。

现代工业社会的压抑性力量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是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机器的轰鸣、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人类对自然的盘剥变本加厉,于是自然资源枯竭,水、大气被污染,臭氧层被破坏,珍惜物种灭绝,森林被破坏,土地资源锐减……人们借此获得了财富和权力,却失去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康芒纳说:“我们之所以陷入一种环境危机之中,是因为我们借以使用生态圈来生产财富的手段毁灭了生态圈本身。当前的生产体系是自我毁灭性的,当前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是自杀性的。”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殷晓莉 - 儿童心理专家 副教授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