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应激疾病生物学理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人的心理是在一定的生物遗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遗传因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条件和自然前提,它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给心理发展设置了内部限制,使人不可能任意向某个方向发展,而是使这种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内部倾向性。因此,虽然心身障碍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对其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但是如果不考虑生物学及个体躯体本身的因素,则很难解释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心理条件下,有人患病,有人不患病;有某人患高血压,有人偏头痛。

应激疾病生物学理论正是基于此而被提出。

具体内容在应激疾病心生物学理论中,存在两种理论倾向:

1.遗传倾向从人们对各种与应激有关的疾病所做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躯体障碍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史。这种家族性的遗传倾向,在高血压、肥胖、哮喘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显著。从研究文献可以知道,父母一方患有高血压,子女的应激性心血管反应性比那些无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显著的多。同样的证据也可在双生子研究中的到证明,同卵双生子之间的反应性要比异卵双生子的高出很多。此外我们也了解到,a型人格的人易患心血管疾病,也就是说具有a型人格的人常有患同一疾病的倾向。因此,根据个体患有何种心理障碍具有一定遗传倾向的假设,可以做到早期认识别,在其还未发展成心理疾病时就有及时对其进行治疗,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心身障碍给人带来的种种困扰1。

2.心理神经病学与交互理论生物学研究不仅仅限于对遗传倾向的探索,而且开始关注躯体的免疫系统,从而为探讨应激事件是如何导致心身障碍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该研究领域就是现代心理神经免疫学,主要是研究心理应激、免疫系统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心理神经病医学的研究结果结合Sch嗯wartz、Weiner和Lazarus所提出的交互理论,基本上,为我们的研究应激和疾病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1。

在理论中,显示了应激与传染性疾病的关系:

见左图1,

如下图2:显示压力与亲肤性病原体(如艾滋病病毒或疱疹病毒)复发的关系。确切的说,这两个图(图1和图2)并没有标明反馈回路,但是它们仍可以清楚地表明躯体、行为、情愫因素在心身障碍中的交互作用。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殷晓莉 - 儿童心理专家 副教授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