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现象是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人们喜结连理的研究中发现的一个现象,即人们一般与跟自己具有同等吸引力的人结成伴侣1。
研究表明,人们一般与跟自己具有同等I引力的人结成伴侣。研究表明,夫妻、约会对象,甚至志趣相投者之间的吸引力都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 Feingold,1988)。人们选择朋友,尤其在选择终身伴侣的时候,通常倾向于选择那些不仅在智力上,而且在外表吸勾方面都能与自己匹配的人。
很多实验都证实了这种匹配现象( matching phenomenon)的存在。在知道对方可以自由地同意或拒绝的情况下,选择与谁接近时,人们通常会接近那些在吸引力方面与自已大致匹配(或者对方的吸引力高出自己不多)的人( Berschcid & others' 1971; Huston, 1973; Stoebe & others',1971)。正如格雷戈里-怀特(White,1980)在美国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的有关约会的研究结果:外表上的匹配将有利于良好关系的发展和维持。九个月后,那些外表吸引力最为相似的人们,更有可能坠入情网。
那么,哪些人群在吸引力上最匹配呢——是已婚的伴侣,还是约会的对象呢?跟其他研究者一样,怀特发现:已婚的伴侣之间更匹配。也许你会想,有很多夫妻的吸引力并不匹配,但他们却很幸福。在这种情况下,吸引力较差的一方常常具有其他方面的品质,可以对自己的外表进行补偿。每一方都把自己的品质拿到社会市场中,对各自品质的价值进行了合理的匹配。征婚广告充分展示了这种品质交(Cicerello&Sheehan,1995;Koestner&Wheeler, 1988;Rajecki&others,1991)。男性通常强调自己昀财富或地位,并且希望寻求年轻和有吸引力的女性;女性则相反,例如一则广告这样写道: “一位有吸引力、聪明的女子,26岁,身材苗条,欲觅热情而有稳定工作的职业男士。”那些在广告中强调自己收入和学历的男性,以及强调自己的年轻和美貌的女性,通常能得到更多的反馈( Baize&& llroeder,1995)。这种晶质匹配的现象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年轻貌美的姑娘通常会嫁给一个社会地位较高的年长男人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殷晓莉 - 儿童心理专家 副教授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