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拧绞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在一定张力下对经过浸渍的织物试样加以拧绞,释放后由于不同织物具有不同的平挺特征或免烫能力,在织物表面会显现出不同的凹凸条纹和波峰高度,再与样照对比。免烫性好的织物,表现出凹凸条纹少而且波峰高度不高,布面平挺;反之,则条纹多而混乱,波峰高,布面平挺。虽然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大部分织物在拧绞后条纹都比较多。可用于不同原料织物的免烫性比较。

免烫性的含义织物的免烫性,又称洗可穿性(washandwear),一般是指织物经过洗涤后,即使不熨烫或稍加熨烫,也很平挺,形状稳定,具有良好的抗皱性。免烫性是指洗涤并干燥后的抗皱性。抗皱性的含义是指织物抵抗由于揉搓挤压而引起的弯曲变形的能力。织物产生折皱的根本原因是织物的塑性变形而形成折痕。而免烫性的机理主要是织物在洗涤时和干燥后,纤维的非均匀性膨胀产生的皱痕。纤维在水中受到水分子的挤压,同时纤维本身吸水膨胀。而抗皱性的含义是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这也就说明抗皱性好的织物,其免烫性却未必好。织物在水中或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待外力撤除后,由于纤维发生了永久性变形而导致皱痕的产生。因此免烫整理要求整理剂能够渗透到纤维内部,不能仅在纤维表面作用。整理的目的是提高织物的湿弹性,以达到洗涤后免烫的目的。

免烫性的测试用测定织物的湿折痕回复性来评定织物的免烫性。将织物试样按一定的洗涤方法处理干燥后,根据试样表面折痕状态,与标准样照对比,目测评级。将试样与免烫样照对比,样照分为5级,“5级”免烫性最好,“1级”免烫性最差。以3块试样的平均值作为评级结果。

拧绞法在一定张力下对经过浸渍的织物试样加以拧绞,释放后由于不同织物具有不同的平挺特征或免烫能力,在织物表面会显现出不同的凹凸条纹和波峰高度,再与样照对比。免烫性好的织物,表现出凹凸条纹少而且波峰高度不高,布面平挺;反之,则条纹多而混乱,波峰高,布面平挺。虽然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大部分织物在拧绞后条纹都比较多。可用于不同原料织物的免烫性比较。

落水变形法截取一定尺寸(25cm×25cm)的试样2块,浸入一定温度(40±2)℃的溶液中(按要求配制)中,经过一定时间后,用手拿住两角,在水中轻轻摆动,时而从水中提出,时而放入水中,反复几次后取出试样,并在滴水状态下悬挂,自然晾干,直至与原重相差±2%时,进行对比评级。这种方法适用于精梳毛织物及毛型化纤织物,因为其实验过程对织物不施加作用力1。

洗衣机洗涤法将织物试样按一定条件洗涤,甩干,摊放(不用力)干燥后(也可甩干后,再用转笼烘干)与样照对比评级。该法与服装的实际洗可穿性最为接近。

影响因素湿态与干态下弹性回复能力的比值湿态与干态下弹性回复能力的比值,决定织物在洗涤时由于纤维膨化而造成的织物变形程度,及织物洗涤后保持原有外形的程度。比值越高,免烫性越好。

纤维的湿膨胀纤维的湿膨胀性是指织物在洗涤时吸湿性的多少,与纤维本身的吸湿性不同,纤维的回潮率是在空气中对水分的吸收。湿膨胀性越大,织物洗涤后变形越大,免烫性越差。

洗涤洗涤方法根据洗涤液不同可分为2种:一种是水洗,它是用水和肥皂等洗涤剂以及漂白助剂对纺织品中的污物进行清洗;另一种是干洗,在专用洗衣机中,将纺织品浸入油及清洁溶剂等有机溶剂中进行翻滚搅动,从而将纺织品中的污渍去除。不管使用什么洗涤溶剂、洗涤方法和洗涤频率,都会影响织物的免烫性。洗涤次数越多,洗可穿性变差,织物强力下降。因此,洗涤方法应根据不同原料做出不同选择。

混纺比一些免烫性不好的原料与免烫性好的原料混纺后,能获得较好的免烫性。例如,涤纶和羊毛混纺后,大大改善了织物的免烫性。涤/腈中长纤维织物的平挺情况与毛/涤织物水平相当,具有比较良好的免烫性。

整理工艺织物的染色后整理对织物的免烫性也有影响。这是因为织物在染色整理过程中,在湿态下受到各种机械外力,都会使织物产生变形。过去采用的是2D树脂整理,但会释放有毒的甲醛,目前有各种新型的免烫整理来提高织物的免烫性,包括低甲醛整理剂的整理以及多元醇类的整理。甲醛捕捉剂是被添加到树脂混合物中,应用到纤维素材料上,从而生产出低甲醛含量的产品,目前广泛应用于减少甲醛含量的捕捉剂有:三梨糖醇,甲氧基葡萄糖苷,二甘醇。尽管醇类作为捕捉剂使用可以减少甲醛含量,但它们的有效性取决于树脂的形态。乙酰乙酰胺使用于免烫织物整理时,与其他已知捕捉剂相比被证明有优点。它是唯一商业化可行的捕捉剂,可以使免烫整理织物的甲醛含量降低到25mg/kg织物或是低于AATCC112-1984测试标准,而不会影响织物性能,又经济实惠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梁志宏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