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闪器
接闪器检査内容包括
(1)检査接闪器与建筑物屋面外露的其他金属物体的电气连接、与防雷引下线电气连接以及屋面设施的等电位连接情况。
(2)检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是否锈蚀1/3以上。接闪带是否平正顺直,固定点支持件是否间距均匀,固定可靠,接闪带支持件间距是否符合水平直线距离不大于1m的要求。每个支持件能否承受49N(5kgF)的垂直拉力。1
引下线(1)对于首次检测的引下线应检查引下线防雷施工的隐蔽工程记录。
(2)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直,无急弯。引下线支持件1司距是否符合水平直线部分0.5~1.5m,垂直直线部分1.5~3.0m,弯曲部分0.3~0.5m的要求。
(3)检查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
(4)首次检测时应用卷尺测量每相邻两根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每根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顺序编号检测。
(5)首次检测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根引下线的规格尺寸。
(6)测量明敷引下线与附近其他电气线路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1.0m。
(7)检查断接卡的设置是否满足如下要求:
1)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距地面0.3~1.8m之间装设断接卡。
2)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该连接板可供测量、人工接地和作等电位连接用。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的标志。1
接地装置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纪录I检查接地装置的结构和安装位置检查接地体的埋设间距、深度、安装方法检査接地装置的材质、连接方法、防腐处理。
检査接地装置的填土有无沉陷情况,沉陷处应回填土。检査有无因挖土方、敷设管线或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若接地装置被挖断,则应进行修补。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相邻两接地体中的垂直距离,要求两接地体垂直距离应大于20m。1
等电位连接大尺寸金属物体连接检测检查设备、管道、构架、均压环、钢骨架、钢窗、放散管、吊车、金属地板、电梯轨道、栏杆等大尺寸金属物与共用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如已实线连接,则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并测量其接地电阻值。
平行敷设长金属物检测检查平行或交叉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规定要求值时的金属线跨接情况。如已实线跨接,则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并测量其接地电阻值。
长金属物弯头,阀门等连接物检测检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中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当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检查是否有跨接的金属线,并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并测量其接地电阻值。
总等电位连接带检测检查由LPZ0区到LPZ1区的总等电位连接状况,如已实现其与防雷接地装置的两处以上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并测量其接地电阻值。1
电涌保护器(SPD)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总配电盘(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或TN-C-S系统。
原则上电涌保护器(SPD)和等电位连接位置应在各防雷区的交界处,但当线路能承受顶期的电涌电压时,SPD可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处。线路的金属保护层或屏蔽层宜首先与防雷区交界处进行等电位连接。
电涌保护器(SPD)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具有通过电涌时的最大嵌位电压和有熄灭工频续流的能力。
电涌保护器(SPD)两端连线应满足《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SPD两端的引线长度不宜超过50cm。SPD应安装牢固。1
屏蔽建筑物或线路屏蔽在抵御雷击电磁脉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大小,也就是屏蔽效能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电子系统抵御雷击电磁脉冲的能力。
建筑物屏蔽体的基本要求一般是利用其屋面的金属屏蔽、立面的金属屏蔽(包括对外的金属门、窗,阳台的金属栏杆等)、楼层的金属屏蔽(包括每层楼板的楼板钢筋)等构成,其两两之间应采用焊接或绑扎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并与防雷装置等电位相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