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言语知觉听觉理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言语知觉听觉理论是言语理解认知理论的一种,与其相关的还有言语知觉的运动理论。对于言语理解过程来说,言语理解可以分为由简到繁的四阶段。对不同阶段的感知有不同的感觉通道并有不同的规律。

米勒通过Massaro和Cohen的实验结果:言语知觉是视觉和听觉信息并行处理的这一结论,总结出了关于人类言语知觉机制的两种认知理论:运动理论与听觉理论1。

具体内容言语知觉的听觉理论认为知觉不是言语运动的产物,而是听觉系统对各种声音信号进行自动解码,对说话人有意发出音素的规则序列发生知觉的过程。言语知觉并不是人类特有的现象,许多的动物的听觉系统与人类听觉系统十分相似,动物也可以具有相似的言语听觉机制。

该理论还认为,言语知觉不是先天的,虽然婴儿的听觉系统已经十分发达,但婴儿早期必须经过学习和作业后,才能获得言语感知能力1。

相关理论与言语知觉听觉理论的相关的还有言语知觉运动理论

在利伯曼与马丁利提出的运动理论中,其基础的观点可以归为三点。

(1)言语知觉系统和发音的言语运动系统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人在听音素和词(元音和辅音音节)时,本身的发音运动系统也在不自觉地默默地进行发音运动。

(2)言语知觉时人类特有的,因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出生以后经过长期学习所累积的语言知识。

(3)言语知觉能力是人类先天所具备的,因为人类生来就具备言语发生和言语知觉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机能系统。视觉信息参与言语知觉的实验事实,对言语知觉运动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为视觉信息可以帮助人们掌握发音时的口、唇、舌等运动状态,便于人们默默地重复这些发音动作,提高言语知觉的正确率。

理论支持在“p”“b”等辅音音素的研究中,将辅音释放到声道出现振动之间的时差,叫做嗓音发生时(VOT),对于区别有声辅音与无声辅音具有重要价值。“ba”音的VOT为25ms以下时,知觉为有声辅音,VOT大于25ms时,知觉为无声辅音。在“ba”和“pa”两因素VOT的研究中发现许多事实,对两种言语知觉理论从不同方面提供了支持。

关于言语知觉是否是人类特有的的问题,VOT研究对言语知觉的听觉理论提供了大力的支持,而不利于言语知觉的运动理论。而在新生儿与成年人一样对音素鉴别的VOT边界效应发生在20ms与40ms,证明言语知觉能力天生就有,这对言语知觉的运动理论有利。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殷晓莉 - 儿童心理专家 副教授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