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质量监测布点控制大气质量监测布点原则
大气质量监测点的布置是以大气监测目的和功能属性为基础,运用统一的技术规则建立的一整套运行系统。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制度下,大气质量监测点的布置通常由政府部门进行组织建设,因此具有较强的行政职能,完善的业务协作体系,对于实施大气质量监测与管理具有强有力的保证作用。在大气质量监测布点中政府部门一般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包括:目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1、目的性原则
监测目的是任何一个环境评价区域内大气监测点位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任何大气质量监测点的设置都必须以监测目的为导向,根据具体的监测目的选择合适的点位,形成有效的运行网络。
2、层次性原则
在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大,行政管理层次分明。大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建设不同行政级别的政府根据需要建立,充分体现了层次性的原则。
3、代表性原则
大气质量监测点位需要体现区域的环境特征,因此点位的选择必须遵循代表性原则,包括空间、时间、污染物等都要求能够代表区域内的特征。这样的监测数据才能给真正、客观地反映区域的空气质量。
4、完整性原则
大气质量监测的布点必须满足全时段全空间的区域监测要求,点位的选择需要体现完整性的原则,完整地表征整个监测时间段内的空气质量,完整地反映整个监测区域的大气概况。
5、可行性原则
大气质量监测布点必须建立在可行性的基础上,不能受到经济水平和监测能力的限制。点位设计和优化必须以可行性为基础,完美地实现区域监测工作与任务是大气质量监测的最终目的。
大气质量监测布点控制方法地理环境的情况动态变化的特点要求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选择需要因地制宜,需要结合当地工业布局、河流流向、植物分布等特点选择合理方法进行布点控制。目前常用的大气质量监测布点控制方法包括:网格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和扇形布点法。网格布点法按照一定的比例将需要监测的区域进行网状划分,均匀地将监测区域划分成网格。网格布点法一般设置在网格中心或网格交叉点处进行大气监测。功能区布点法通过对监测区域的功能划分的基础上确定各个功能区域的监测点位置和数量。在实际监测工作中,需要对布点进行深入研究,促进区域功能布点更加具有代表性。同心圆布点法是在确定监测区域污染中心点的基础上,画出不同半径的圆,并以圆心为基础做出若干放射线,将圆周与射线的交点作为监测点。扇形布点法以污染源为基准,在不同位置设置大气采样点,形成扇形的监测区域1。
采样点的布设方法环境空气气体样品布设采样点的常用方法有功能区布点法和几何图形布点法,其中几何图形布点法又包括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和扇形布点法。
1、功能区布点法
按功能区划分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一个城市或区域可以按其功能分为工业区、居民区、交通稠密区、商业繁华区、文化区、清洁区、对照区等。在各功能区设置一定数量的采样点。该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
2、几何图形布点法
①网格布点法。该法是将监测区域的地面按地理坐标划分成若干均匀方格,采样点可设在方格中心,如图1所示。网格大小视污染源、人口分布及人力、物力等因素而定。但对一个城市来说,总点数应在15个以上,如果将网格划分的足够小,则可将监测结果绘成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图,对城市环境状况的了解和治理将有重要意义。
②同心圆(放射式)布点法。该法适用于污染源的调查或风向多变的情况。先以点污染源为圆心,画同心圆.圆间距约0.5~2.0 km,同心圆数目不少于5个,再画出8方位的放射线。同心圆与放射线的交点即为监测点,如图2所示。
③扇形布点法。该法适用于主导风向明确,风向变化不大的情况。首先以主导风向为轴线,向两侧分别画出30。,22.5。,15。等夹射角射线,再画出三条放射线和同心弧线.射线与弧线交叉点即为监测点,如图3所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