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全球疾病负担2016卒中终生发病风险协作组(The GBD 2016 Lifetime Risk of Stroke Collaborators)关于全球、地区别、国家别的卒中终生发病风险研究结果,在调整竞争死亡风险后,2016年全球25岁以上成人卒中终生发病风险约为24.9%,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的终生发病风险分别为18.3%与8.2%,且不同地区、国家、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在受分析的195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卒中终生发病风险最高,为39.3%(95% CI: 37.5~41.1)。在21个GBD地区中,东亚卒中终生发病风险最高,为38.8%(95% CI: 37.0~40.6),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部地区卒中终生发病最低(11.8%; 95% CI: 10.9~12.8)。社会人口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 SDI)五等分后发现,中高SDI组的卒中终生发病风险最高(31.1%; 95%CI: 29.0~33.0),而低SDI组的卒中终生发病风险最低(13.2%;95% CI: 12.3~14.2)。
与1990年(22.8%)相比,2016年全球卒中终生发病风险增长了8.9%,男性增长率(15.4%)大于女性(3.2%),缺血性卒中增长率(12.7%)大于出血性卒中(4.0%)。不同GBD地区的增长情况有所差异,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部和西部地区、北美、中东、中欧、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均呈增长趋势,而中亚、南拉丁美洲、高收入亚太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南部地区则呈现下降趋势。我国2016年卒中终生发病风险较1990年增长了9.3%。
2016年全球及不同地区分性别卒中终生发病风险及相对1990年的增长率(表格来自于原文)
2016年全球卒中终生发病风险分布图(图片来源于原文)
2016年全球不同类型卒中终生发病风险年龄分布图(图片来源于原文)
2016年我国居民分性别卒中终生发病风险及相对1990年的增长率(表格来自于原文)
该研究基于2016 GBD研究数据和前期研究结果,充分使用了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可使用的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数据,综合使用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数据,估计25岁以上人群卒中终生发病风险。考虑到卒中以外疾病导致的死亡对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估计产生影响,该研究也计算了竞争死亡风险,并最终计算出调整竞争死亡风险后的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从而得到更客观、准确的结果。
既往GBD研究显示,卒中已成为沉重的全球疾病负担,在中低收入国家尤甚。近年我国卒中发病呈上升趋势,是导致死亡的首要病因。预测卒中终生发病风险将对卫生政策产生积极影响,并有助于评估卒中预防策略的实施效果。通过对比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卒中终生发病风险,探寻影响卒中发病风险的因素,可以更好地指导相关部门制定卒中防治措施。
研究优势
1
广泛收集并充分利用195个国家和地区的既有流行病学数据(数据来源详见原文补充材料),其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值得借鉴学习。
2
研究比较了全球不同地区和国家、不同性别、不同年份的卒中终生发病风险,有助于发现更多风险因素,指导卒中防治政策的制定。
3
充分考虑了竞争死亡对结果的影响,更客观准确。
不足之处
虽广泛收集多方数据,但原始数据的质量控制仍存在一些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值;
2.存在疾病编码质量的差异;
3.存在卒中诊断标准、能力、技术的差异;
4.出血性卒中分型不够细致,包含蛛网膜下腔出血。
本期关键词
竞争死亡风险
(competing risk of death)
实际研究中,研究对象可能死于多种疾病,既包括研究的目标疾病(如该研究的卒中),也包括目标疾病以外的多种其他疾病,即竞争死亡。当研究对象死于目标疾病以外的其他疾病后,则研究对象不可能再发生目标疾病。而如果简单把死于目标疾病以外其他疾病的研究对象当做失访或缺失,常规的统计分析方法会认为此类研究对象仍具有一定的概率或风险发生目标疾病,从而导致产生不准确的估计结果,竞争死亡的比例越高对结果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当竞争死亡的比例较高时,则不能忽略竞争死亡对结果的影响,需排除竞争死亡风险后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参考文献略
本期嘉宾
张丁丁
博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北京协和医院-中心实验室-统计与生信平台。
北京协和医院-中心实验室-统计与生信平台基于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生物信息学理论与前沿技术,在院内外开展方法学咨询服务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支持。从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多角度开展临床研究,为疾病预防、早期干预、新药和新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证据支持,促进转化医学发展与科研成果转化,欢迎有兴趣的同道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pumchstat@126.com。
栏目策划
吴志宏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博导、中心实验室副主任、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主任、骨骼畸形的遗传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医工整合联盟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基础学组委员。
版权声明:
协和医学杂志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引用,但需取得本平台授权。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存疑,请发送邮件medj@pumch.cn,我们会与您及时沟通处理。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