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所有的服装都要进行洗涤,洗涤时服装在一定温度的洗涤液中洗涤,在洗涤液的作用下,染料会从服装材料上脱落,最终使服装材料原本的颜色发生变化,这称之为变色。同时进人洗涤液的染料又会沾染其他纺织品,也会使其他纺织品的颜色产生变化,这称之为沾色。耐洗色牢度指服装材料耐皂冼的程度,各类染料的耐洗色牢度相差很大,一般来说,有亲水基团的染料耐洗牢度低于没有亲水基团的染料。
简介纺织制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沾污物进行清洗,在水洗时,常用肥皂、洗涤剂等帮助提高洗涤效果,纺织面料的耐皂洗牢度是指用肥皂洗涤时保持不褪色的能力。耐皂洗牢度包括原样褪色牢度和白布沾色牢度两项,原样褪色是指织物在经过皂洗处理前后相比较的褪色情况;白布沾色是指与染色织物同时皂洗的白布,因染色织物褪色而被沾染颜色的情况。
耐皂洗牢度是印染布料重要的内在质量指标之一。织物耐皂洗牢度主要与所用的染料有关,染料与纺织纤维的结合形式直接影响耐皂洗牢度,此外耐皂洗牢度还与印染加工工艺有关。
耐皂洗色牢度测定检测设备检测设备有SW-12J型耐洗色牢度试验机、天平(精度为0.01 g)、机械搅拌器(最小转速达1000r/min)、耐腐蚀的不锈钢珠(Φ=6mm)、加热皂液装置等。
试剂与材料(1)试剂
皂片:以干重计,所含水分不超过5%,并符合游离碱(以Na2CO3计)小于0.3%,游离碱(以NaOH计)小于0.1%,总脂肪物大于850g/kg,制备肥皂混合脂肪酸冻点小于30℃,碘值小于50;无水碳酸钠;皂液:方法一、方法二的试验,每升水含水5g肥皂,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的试验,每升水含水5g肥皂和2g无水碳酸钠;三级水:符合GB/T 6682。
( 2)材料
贴衬织物:符合GB/T 6151;评定沾色用标准灰色样卡:GB/T 251—2008;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 250—2008。
检测方法1、试样准备
(1)取样
取样按照取样原则,在距离匹织物两端2m以外、距布边5cm以外处裁取。尺寸为40mm×100mm,贴衬织物尺寸与试样相同。试样可以夹于两块规定的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问或相接于一块多纤维贴衬织物,沿试样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1
(2)称重
用天平测定组合试样的质量,单位为g,以便精确浴比。
2、试验条件与配方
(1)试验条件
五种试验方法的温度、时间和加料分别如下:
方法一:40℃,30min;
方法二:50℃;30min;
方法三:60℃,30min,加无水碳酸钠;
方法四:95 ℃,30min,加10粒不锈钢珠,加无水碳酸钠;
方法五:95℃,240min,加10粒不锈钢珠,加无水碳酸钠。
( 2)制备皂液
按试验方法制备皂液,由5g/L皂片或5g/L皂片和2g/L无水碳酸钠组成,皂片中不应含有荧光增白剂且符合一定要求。如需要,可用合成洗涤剂4g/L代替皂片5g/L。用搅拌器将皂片充分地分散在温度为(25±5)℃的三级水中,搅拌时间为(10±1)min。
影响因素对于分散染料来说,一般情况下耐皂洗色牢度较好,而深浓颜色织物常发生褪色和沾色现象。用分散染料染色的深浓颜色织物在高温皂洗时,纤维中的染料会向外迁移并进入皂洗液,纤维表面未洗净的浮色也会脱离纤维进入皂洗液,从而导致染色织物的颜色变浅,同时皂洗液中分散染料对涤纶贴衬织物产生沾色。
1、浮色染料
除了染料母体结构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引起染色物变色和褪色外,染色物上的浮色是影响深浓色染色物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湿摩擦色牢度的重要因素。所有染料染色后都会在织物上留下浮色,实践证明,即使经过充分的皂洗,纤维上仍有部分残留的浮色。
2、染色工艺
在染色过程中,工艺控制不当,造成染料染着不良,与纤维结合不好,使染料易从纤维上脱落,就会影响皂洗牢度;皂洗液的温度、pH值以及搅拌情况也对耐皂洗色牢度有影响;染色时染料浓度适当,一般对耐皂洗色牢度影响较小一,但染料浓度高,染料和纤维的结合超饱和,受外力作用染料容易脱落,这也会影响耐皂洗色牢度。
3、染后处理
分散染料染色后所进行的后处理对耐皂洗色牢度也会有影响。分散染料是疏水型染料,附着在纤维表面的浮色很难直接用水或皂洗液把它洗尽,若进行有效的还原清洗就可以改善染色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还原清洗时加入的保险粉是很强的还原剂,可以使染料具有水溶性而易被清除,即使不能完全洗掉也不会造成以后沾色。
4、固色剂处理
染色后的产品若色牢度达不到要求,可在后整理上采用固色剂进行弥补和改善。用固色剂进行处理是在没有性能优良的染料、染色加工工艺不当造成湿处理牢度较差时的补救措施。大部分固色剂都具有一定的改善湿处理牢度的作用。为提高分散染料深浓色泽的耐皂洗色牢度,在染色时制订合理的染色工艺,并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保证染料与纤维充分结合,染后进行充分洗涤,洗净浮色,必要时可加入适当的固色剂固色,以提高皂洗牢度。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耿彩芳 - 副教授 - 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