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效应是关于高温天气影响社会攻击行为的发生的假说。在环境心理学中,探讨物理环境对人类行为模式的影响已成为热门话题,并具有现实意义。
一、长夏效应定义长夏效应是针对有关物理环境对个人行为和人际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该效应提出夏季过长、室外温度过高影响着社会中的攻击行为和暴力行为的发生。1
来源:高温与攻击行为20世纪60年代在市区和校园发生了数场骚乱,由此产生了一个流行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夏天的酷热能增加暴力行为。这个高温影响攻击性的假说叫做“长夏效应”。因为电视评论员和新闻记者总是恐惧地提到“又到了长夏”,所这个词变得很流行。美国骚动委员会(1968)记录显示,1967年所记录的骚动中,除了一次例外,其他都发生于环境温度在27摄氏度以上的日子。高朗森和金(Goranson,R.E. & King,D.,1970)的正式研究明确指出,热浪天气和近似热浪天气与骚动的爆发是密切相关的。许多近期的研究表明,气温越高,警察接到的报案越多(Cohn,1996)。暴力犯罪,包括性犯罪,也随着温度增高而增加(Cohn,1993;Perry & Simpson,1987;Rotton,1993a)。甚至主要的棒球协会也容易出现一种形式更为温和的热——攻击现象:温度越高,击球手越可能遭到“野蛮”投球击中(Reifman,Larrick & Fein,1991)。1
价值研究这些物理环境对个人行为和人际行为的影响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之所以如此,至少基于两个原因。第一,人一直在面对物理环境的自然变化。在世界某些地方的人需要在不同的季节经受零下29摄氏度到38摄氏度的温度变化。有些文明存在于炎热的热带气候中,有些则繁荣于北极。温度的差别是否影响行为?按照有些气候学家的说法,气候将会变得越来越极端。如果气候变得非常热或是非常冷,将会引起什么后果?如果长夏效应的确存在,那么如果气候变化造成了在夏天城市的平均温度到了40摄氏度以上,会不会造成灾难性的暴乱?了解极端变化的物理环境或者即使温和的自然变化对人的影响,不管在哪方面对我们而言都很重要。第二,人类自己正在使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果发现这些变化对行为的影响是有害的,就应该改正。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的研究发现,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改变了大气的成分,进而引起地表温度的增加,这又会影响到所有的生态环境。1
不论环境刺激是自然因素还是人类因素,环境心理学家所关心的都是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的行为会有什么不同。而长夏效应则是具体探讨作为重要物理环境因素的天气和气候给社会带来的影响的理论产物。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孙彦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