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城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应急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

我国正在逐步建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专业处置、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军地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各地城市都已建立比较健全的减灾应急管理体制与机构。如北京市在十五期间已构建3+2的应急管理模式,3是指市级应急管理机构、13个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区县应急管理机构,即成立了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整合了原有的议事协调机构,设立若干个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各区县全部成立了区县应急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2是指市紧急报警服务中心和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各地城市也都先后成立了应急委员会或减灾委员会。1

应急管理的职能市级应急管理机构通过市应急委会议制度和市应急委协调小组工作机制,负责对全市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规划、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和统一领导。市应急委办公室(市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协调和应对。区县应急指挥中心的机构和工作机制是负贵街道(乡镇)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制定、完善本区域专项应急预案,提升府急外置能力。

专项应急指挥部及其常设办事机构和其他临时应急指挥部负责制订应急预案和演练,应对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开展宣教培训、信息管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

城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是城市专项应急指挥管理机构之一,指挥部办公室是处理气象灾害应急的日常办事机构,由属地同级气象局的各专业组组成。主要负责制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演练应对气象灾害事件,指定承担部门或成立相应机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在发生重大气象灾害事件时设立现场临时机构建立应急管理工作专家库,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为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应急气象服务保障开展宣教培训、信息管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1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城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工作流程包括预警、信息上报、应急响应(决策调度、群众转移、灾民安置、卫生防御)、灾后恢复重建等。近年来,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抗台应急管理中有效减轻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对于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应急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示范作用。在2008年抗御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保障作用,进一步经受了考验。

针对突发性重大气象灾害事件气象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为监测、预警,应急气象服务和保障,灾后调查评估、灾情上报。

(1)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依托气象业务部门对重大灾害性天气事件进行监测、预报并确定预警等级I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2)应急气象服务和保障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组织防灾减灾行动提供决策依据。为灾害敏感地区和基层居民提供应急服务。在重大气象灾害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为提高现场服务能力配备流动服务车,筹建。移动气象台。和应急气象服务队伍等现场服务临时机构。

(3)灾后调查评估、灾情上报根据对受灾范围、伤亡人数、健康受损、被服生产和生活条件及其他经济与环境损失的客观统计数据,及时开展灾后评估,为救灾行动提供决策依据。1

应急管理的主要任务灾害应急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环节包括减灾措施、灾前准备、应急响应和灾后重建。

(1)减灾措施政府通过制定减灾计划和措施,努力降低和排除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

(2)灾前准备提供应对各种灾害的技术支持,建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灾害服务信息发布、传播平台和工作机制,检查各种灾害易发区建筑物和设施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责成有关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I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做好灾害公共卫生、医疗、援助抢险等应急准备广泛开展灾害应急知识培训、演示、防灾科普教育等。

(3)应急响应灾害预计将要发生或已发生时,通过政府的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及时调配资源应对灾害,减少伤害和损失。

(4)灾后重建对受害者提供紧急的临时性安置场所制定灾后恢复重建的规划,根据灾情及时提供救灾资金进行各种灾后保险赔偿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