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灾损评估具有系统组成的高维特性、系统之间关联复杂和城市灾害系统的非线性等特点。城市气象灾害损失评估要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为指导,注重研究对象的整体化、层次化、评价方法和技术的综合化及信息利用的多元化,以灾害学、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相关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丰富、完善和发展城市气象灾害损失评估的内容,建立城市灾害损失评估体系,以适应损失评估的客观需要。1
灾损评估指标体系建设灾害损失包括变异事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财产损失,灾变对生产和生活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以及恢复灾区正常社会秩序的投入等。灾害损失通常可分为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两大类。人员伤亡仅是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指标的一项,伤员损失还涉及医疗费及因终生残疾失去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人员的社会福利费用。经济损失中除可按财产损失的产业类型和部门划分外,最常用的还是根据致灾因子划分出自然灾害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以及救灾和灾区恢复重建所需的投入。
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在同一灾害形成过程中,包括原生灾害和紧密伴随的次生灾害所造成的可计量经济损失的总和。一次灾害过程基本结束后,由于灾害事件造成的工矿企业生产或流程、商业金融往来的合同履约、社会公益事业及社会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缩减、失调、减缓和停顿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可以视为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并可一直延续到灾区生产恢复到灾前水平为止。
灾害损失指标是灾害评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灾害发生前的损失预评估、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的计量、灾害损失影响程度的统计等,其评估应通过指标的科学设置界定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并统一运用货币计量。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一般可用灾害事故现场损失为统计对象,同接损失则以对现场及相关产业链的损害或预期利益的丧失为计算则象。对物的直接损失可用显性损失为统计依据,对人的直接损害统计则应包含显性与隐性损害,但因人在灾害中死亡或残废而导致家庭收入锐减等则应计为间接损失。
生态环境破坏无疑也是灾害损失的重要内容,如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上旬的南方低温冰雪灾害造成大批树木倒折和野生动物死亡。其中能够量化为货币的,通常计人同接经济损失中,有些环境损失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或经济效益的,也可列人直接经济损失。有些损失无法量化的,则以文宇记载说明。1
灾损评估及类别城市灾害损失评估是在灾害学理论指导下对灾害造成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不利变异的一种价值判断,以评估理论和方法为出发点和支撑点,并结合实际灾情建立评估直接需要的规则、指标和模型系统。城市灾害损失评估的结论应用于防灾救灾决策系统,并通过防灾救灾对策与措施系统反馈到承灾系统,构成一个闭合的信息反馈路径,形成灾害评估与防灾救灾决策网络系统。由此可见,损失评估是正确认识灾害和救灾防灾决策的基础。灾损类别涉及如下内容;
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下设两项分级指标,即财产物资损失和人员伤亡费用,两项分级指标又由相应部分组成。
(1)财产物资损失
指由城市灾害造成的各种财产物资损失金额的总和。
(2)人员伤亡费用
指因城市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丧葬费、抚恤费、医疗费等。
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按照灾害损失发生后到灾后恢复开始前一段时间所发生的间接经济损失计算。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如不同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不一,分类计算难度较大。较为简便的海因里希法为美国学者海因里希1926年提出的。根据该理论,灾害间接经济损失可按与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估计,一般按1:4。由于一般情况下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较易计算,而间接损失不易估计,用该方法计算简便易行。但对于不同受灾地区、灾种、承灾体及损坏程度,这个比值是变化的,实际计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比值。从国内外对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的经验看,灾害所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一般是直接经济损失的2~5倍。
(1)生产效益损失
即因自然灾害的发生而导致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和营业中断等所损失的价值。
(2)社会经济效益损失
即因灾害造成当地整个经济发展速度减慢而导致的经济损失。这部分损失可根据常年创造社会财富与灾后同期创造社会财富进行比较计算。
(3)个人收人损失
即因灾害造成个人收入减少的部分。
灾害救援损失(1)救灾投人费用
指因抢险救灾投人的人力、物力及建立临时设备设施所折算的费用。
(2)环境清理费用
包括因灾造成的环境污染、建筑损毁、设施拆除等所投入的费用。
(3)灾后恢复费用
这部分费用主要包括从灾害发生到灾后恢复过程中为保障灾区和灾民生产生括所投人的费用,可按灾中及灾后恢复期间实际发生的人力、物资及救灾款的投人量进行折算。
社会损失(1)人身伤亡率
是衡量一个地区受灾程度的重要指标,与经济损失中的人身伤害指标不同,它是指受灾地区因灾害造成的直接受伤和死亡的具体人数,是一个绝对指标。
(2)家庭破坏率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完整与否可直接反映出社会的受灾程度。
(组织机构破坏率
组织机构破坏率是评价行政区内社会组织和机构在受灾期间遭受破坏的相对指标。
(4)犯罪率
是反映灾区社会秩序稳定程度的相对指标。
(5)心理伤害程度
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势必给灾区人民带来悲痛、恐惧、绝望等一定程度的心理伤害,是反映这一现象的社会指标。但心理伤害往往难以量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