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在线社交网络舆情预报指标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一、定义

在线社交网络舆情的发展阶段可以通过一系列关键性的数据指标体现出来,把这些指标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确定其关键性指标的构成、指标维度、指标层次、指标权重、指标廖化方法等,从而构建成预警指标体系。在线社交网络舆情预警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危机的苗头,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及早通知各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二、指标构建维度喻国明教授在《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中1,对在线社交网络舆情的监测指标进行了初步的构建,认为对在线社交网络舆情的指标应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进行监测:时间维度(表现在某一话题每天呈现的帖子的总数变化);显著维度(变现为当下某一话题帖子在同一论坛总帖子中的比例);数量维度(具体是指总帖数和平均每天的帖数);集中维度(表现为某一话题帖子在不同用户之间的分布);意见维度(表现为帖子后的回复内容的各种不同意见的分布情况)。

戴媛在《我国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2中他一出四个维度的安全评估指标:内容敏感度;民众关注度;传播扩散度;态度倾向性。

三、指标体系舆情预警的关键是构建一个测量社会舆情危机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可以从采集和分析两个方面来确定。3

1. 网络舆情信息采集指标包括了采集源和信息发布者两个方面。

(1)采集源指标

对采集源的指标包括权威度、准确度、公众参与度和针对性等方面。政府网站通常具有较高的权威度和准确度,但是具有较低的公众参与度。论坛、博客具有较高的公众参与度,但是权威度较低。我国社会各级舆情监测点上报的信息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但是采集困难。新闻及网络媒体各项采集指标都适中,且较多的突发性事件通过这类媒体进行报道,需要在采集舆情信息时重点关注。现在网络新闻媒体普遍加强了新闻的评论,对舆情分析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需要和新闻文章内容一起采集。

(2)信息发布者指标

对于信息发布者的指标用来对信息发布者进行删选。对舆情分析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发布者需要对事件本身没有利害关系,提出客观、公正的意见,同时需要反应广大网民的整体状况,代表真正的社情民意。信息发布者的指标还包括其影响力的度量。信息传播网络中有一类节点可以被定义为意见领袖,他们的发言比其他网民具有更高的号召力。有些信息发布者仅仅是大量转发,本身并不产生内容,在舆情分析时也需要关注并和意见领袖加以区别。信息发布者的指标包括署名信息;影响力测度指标:包括发帖数、回复数;信息发布者的地域指标:IP地址信息。

2. 网络舆情分析方面,可以设置舆情内容指标和传播指标。

(1)内容指标

在内容指标方面主要根据社会舆情领域专家先划分领域,然后在每个领域下设立分项,合理确定权重,最后通过科学计算方法得出社会舆情的客观分值。内容指标的划分依据舆情分析系统的目标而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杨永军的研究小组[1]将内容指标按照国际领域和国内领域进行划分。国内领域进一步划分为公权力、私权力、公共领域、政治与社会问题等四个领域。大领域下又设立具体领域,比如公权力下设立了行政领域、司法领域和军事领域三个具体领域。具体领域下面设立具体的分项,每个分项对应设立分值。比如行政领域下设立了政府政策引发社会争议和矛盾和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众利益等6个分项。

(2)传播指标

吴绍忠[2]等综合考虑舆情内容、传播过程和舆情受众等关键要素,对传播规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将舆情传播通过传播媒体、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和传播阶段四个指标来刻画。谈国新[3]等利用I2Space模型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和产生根源进行了分析研究,将舆情的传播通过媒体影响力、传播方式和舆情扩散度等指标进行刻画。杨永军则采用了时间维度、空间分布和参与人数对舆情传播进行分析。

一般来讲,我们认为从时间、空间和参与度三个方面来分析舆情传播。三个方面的分值进行累加能够反映舆情事件的实际传播情况。空间上,根据舆情发生的范围从小区到全市,乃至跨省,分值逐步提高。时间上,舆情事件发生的时间不同将影响舆情的传播,比如工作日和周末发生的舆情事件其传播效率有很大区别。舆情事件发生后公众持续讨论的时间长短也对舆情事件的传播起决定性作用。舆情事件发生后到权威媒体发布新闻的时间间隔也对舆情事件的传播起重要的作用,时间间隔越长,舆情讨论中猜测、谣言成分就会越多。参与度方面,由于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已经将浏览5000次和转发500次以上的网络谣言定义为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因此,可以参照这个标准来划分参与度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