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
脂质体也称人工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自动生成闭合的双层膜,从而形成一种囊状物被称为脂质小体,最初人们只是运用脂质体模拟膜的构造及其功能,从而发现了膜的融合及内吞作用。脂质体用于基因载体始于70年代末期,通常是将基因包裹在脂质体内并转移至受体细胞获得表达。
国内外对脂质体已有不少研究,但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一般不易获得理想的转染效率。目前,许多研究者把提高转染效率作为研发有应用前景的脂质体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如何提高脂质体转染效率进行了大量研究。
脂质体介导法阳离子脂质体表面带正电荷,能与核酸的磷酸根通过静电作用,将分子包裹入内,形成脂一复合体,也能被表面带负电荷的细胞膜吸附,再通过融合或细胞内吞作用偶尔也通过渗透作用,将传递进入细胞形成包涵体或进入溶酶体1。
脂质体介导法的原理脂质体介导法的原理是首先双层膜的封闭式阳离子脂质体试剂加入水中时形成微小的单层脂质体(大小约为100-400nm),由于脂质体带正电,可以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到DNA磷酸骨架上以及带负电的细胞膜表面,形成DNA-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其次DNA-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通过某种机制进入细胞内,被俘获的DNA就会被导入培养的细胞中,在细胞内分解并释放出DNA;最后核酸进入细胞核并在相应位点整合,使转染基因得以表达。DNA-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进入细胞的途径目前认为主要有三种:直接与细胞质膜融合;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与细胞质膜进行脂质交换。诸多研究表明,膜融合与内吞作用同时存在,细胞内吞作用实际上是主要机制。
脂质体介导法的优点脂质体介导法具有很多优点:制备工艺简便,可运载大小不同的基因片段和质粒,还可运载染色体或细胞核,其内容量大大超过其他载体可抵御核酸酶的作用,延缓基因降解。脂质体与细胞融合后,重组基因导入细胞,脂质体即被降解,磷脂可被细胞生物膜利用。操作简便,转化效率比较高,可以用于瞬时转染,也可以用在永久表达系的建立,对细胞类型的运用面广,对转染的核酸类型和分子量有很高的包容性,细胞毒性小,也可以用于体内的基因转染。因此脂质体转染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脂质体介导法的优化阳离子脂质体在基因转染时有很多不确定性,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不同细胞及时间,不同结构及比率等。本实验中以含pEGFP报告基因的pEGFP-N1质粒作为靶DNA,应用Bio-rad公司的Silentfectlipid脂质体转染原代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探讨血清、DNA剂量、脂质体浓度、转染时间对转染效率的影响,从而找到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原代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最优条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