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路由域标识符是指用于识别路由域的标识符。因特网的规模很大,将因特网分成了一个个路由域,使得对单个主机的路由的查找变成对路由域主机的查找,大大减小了路由表的规模,加快了查找速度。对于路由域的查找一般是通过路由域标识符来区分不同的路由域。路由域标识符分类一般是通过无类别域间路由方法。
无类别域间路由无类别域间路由(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是一个用于给用户分配IP地址以及在互联网上有效地路由IP数据包的对IP地址进行归类的方法。
在域名系统出现之后的第一个十年里,基于分类网络进行地址分配和路由IP数据包的设计就已明显显得可扩充性不足 (参见RFC 1517)。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在1993年发布了一新系列的标准——RFC 1518和RFC 1519——以定义新的分配IP地址块和路由IPv4数据包的方法。
一个IP地址包含两部分:标识网络的前缀和紧接着的在这个网络内的主机地址。在之前的分类网络中,IP地址的分配把IP地址的32位按每8位为一段分开。这使得前缀必须为8,16或者24位。因此,可分配的最小的地址块有256(24位前缀,8位主机地址,28=256)个地址,而这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太少了。大一点的地址块包含65536(16位前缀,16位主机,216=65536)个地址,而这对大公司来说都太多了。这导致不能充分使用IP地址和在路由上的不便,因为大量的需要单独路由的小型网络(C类网络)因在地域上分得很开而很难进行聚合路由,于是给路由设备增加了很多负担。
无类别域间路由是基于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来进行任意长度的前缀的分配的。在RFC 950(1985)中有关于可变长子网掩码的说明。CIDR包括:
指定任意长度的前缀的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遵从CIDR规则的地址有一个后缀说明前缀的位数,例如:192.168.0.0/16。这使得对日益缺乏的IPv4地址的使用更加有效。
将多个连续的前缀聚合成超网,以及,在互联网中,只要有可能,就显示为一个聚合的网络,因此在总体上可以减少路由表的表项数目。聚合使得互联网的路由表不用分为多级,并通过VLSM逆转“划分子网”的过程。
根据机构的实际需要和短期预期需要而不是分类网络中所限定的过大或过小的地址块来管理IP地址的分配的过程。因为在IPv6中也使用了IPv4的用后缀指示前缀长度的CIDR,所以IPv4中的分类在IPv6中已不再使用。
自治系统定义一个自治系统就是处于一个管理机构控制之下的路由器和网络群组。它可以是一个路由器直接连接到一个LAN上,同时也连到Internet上;它可以是一个由企业骨干网互连的多个局域网。在一个自治系统中的所有路由器必须相互连接,运行相同的路由协议,同时分配同一个自治系统编号。自治系统之间的链接使用外部路由协议,例如BGP。
类型自治系统可根据其连接和运作方式分为三类。
多出口的自治系统(multihomed AS)是指与其它的自治系统具有多于一个连接的自治系统。一旦那些连接中的某一个完全失效,这个多出口的自治系统也仍然能保持和互联网络的联系。但是,这类自治系统不允许它连接的其它自治系统中的一个穿过它来访问其相连的另一个自治系统。
末端自治系统(stub AS)是指仅与一个其它自治系统相连的自治系统。如果该AS的路由策略与其上游的AS完全相同,这说明该AS其实浪费了一个ASN。这种情况更常发生在互联网路由环境中:表面上的末端自治系统可能实际上与其它未被公共路由显示服务器反映出来的AS之间存在着对等互联关系。具体的例子如(美国)财政和交通部门的专用互联网络。
中转自治系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通过自己来为几个隔离开的网络提供连通服务。即,网络A可通过作为中转AS的网络B来连接到网络C。所有的ISP都是这类的中转自治系统,因为这本是就是它们的根本业务目的。因为我们认为ISP是在向客户网络“贩售中转服务”,所以使用中转自治系统这个术语来表示。
标识符标识符(identifier,ID),又称为识别码,是一个用来识别物件的名称,识别对象可能是概念、具体可数的物体或是不可数的物质。标识符可能是字、编号、字母、符号,也可能是由上述元素所组成。
在程序设计语言中,标识符是用作程序的某一 元素的名字的字符串。这个元素可以是一个语句标 号,一个过程或函数、一个数据元素(例如一个标量 变量或一个数组)或程序本身。
最通常是,标识符这个字几乎与变量名同义地使用。在程序数据的位置在整个程序执行期间保持不变的系统中,用于标量变量的标识符联系到存储器地址,而存储器地址又指向机器的存储器内的物 理单元,该单元又含有一个值的表示。标识符与一个值之间的中间关系通常对程序员是透明的,因此在 实际中在一个变量的名字(即其标识符)与其值(它是分配给该标识符的存储单元的当前内容)之间出 现混淆。
在大多数程序设计语言中,标识符可由任何字母数字字符串形成,长度往往有限制(通常为6到8个 字符),只要最左边字符是字母。有些语言还容许采用专用字符1。
路由路由(routing)是指分组从源到目的地时,决定端到端路径的网络范围的进程2。路由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的数据包转发设备。路由器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虽然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种协议(如TCP/IP、IPX/SPX、AppleTalk等协议),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路由器运行TCP/IP协议。路由器通常连接两个或多个由IP子网或点到点协议标识的逻辑端口,至少拥有1个物理端口。路由器根据收到数据包中的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跳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实现转发数据包。路由器通过动态维护路由表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并通过网络上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和链路信息来维护路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