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新媒体时代传统科学期刊走向何方?

科普时报
科技日报社旗下国家级科普全媒体平台。
收藏

科学期刊如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科学期刊在互联网科普方面有哪些做法和经验值得分享?新形势下科学期刊在移动科普方面还面临着哪些不足和挑战?

10月22日,受中国科协科普部委托,由科普时报社、中国科普网主办的“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第三期”活动在京召开。活动中科普媒体负责人、科普专家围绕科普媒体如何助力科技人员参与科学传播工作进行了热烈研讨,一起分享了新媒体时代传统科学期刊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探索。

媒体融合时代要重视视频内容规划

1979年,《百科知识》创刊。40年来,《百科知识》注重文章的科学性、知识性,不哗众取宠,不借题炒作,刊发文章保持了较高的水准和品位。

《百科知识》杂志社社长赵新宇介绍说,近几年,他们重新对一些科普内容做了规划,以《百科知识》杂志内容为依托进行再创新,推出了一档音频节目——迷你百科脱口秀。该脱口秀在喜马拉雅等平台播放,两年多推出了700多期,备受听众欢迎。

除此之外,《百科知识》重点推出一系列的科普视频,视频内容以杂志中部分精华文章为脚本进行改写,现已制作完成100多个视频节目,如二十四节气以及动植物相关科普视频等。目前,准备将这些科普视频推广到一些中小学校,作为中小学生科学课程的展示内容。

《百科知识》还开展了青少年科普活动——“科普?摄影?百科”问答大课堂。活动通过“一拍、二记、三问、四答”方式,鼓励青少年“用镜头发现科学世界,用提问探索未知空间”,提出“百科全书不知道”的问题。活动开展一年以来,各地青少年累计来稿7000多份。活动组委会还编撰了《镜头里的科学问号》系列画册、邮册和明信片等。同时将科普专家与儿童共同探讨的科学话题编撰成科普文集——《科学大咖与儿童对话》。

新媒体传播需要立体化发展

“全国医师有460万医生,每人一篇科普文章就460万篇。”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社社长王德说,科普宣传新媒体要做得很好,需要立体化传播,融媒体化发展。

他认为,医学科普可以考虑让医生增加科普教育的职能,“至少要有一篇科普文,才能提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作为一个科学家也好,作为一个医生也好,写一篇科普文对他本身也是好事儿,因为医生专家写的科普文,一般来说不像百度一样的,他要进行科学认证,更加专业。

王德介绍说,美国医学会、英国医学会每个星期都有讨论,所有的大众媒体包括电视台,在发布医学新闻的时候,必须在美国医学会发布之后再发布。这个机制让医学科普传播更加专业,更加立体化,从而避免一些低劣健康文章在网上广泛流传误导受众。

快速适应新媒体平台迭代的需求

“环球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帮助,我们有400位华人科学家,100位院士审稿。”《环球科学》常务副总编辑、总经理刘芳介绍经验时说,《环球科学》坚持相对比较独特的积极定位,建立一个全球化科学报道体系,始终报道前沿科学。

她说,媒体快速的变化,带来了非常大的机遇,近5年《环球科学》全媒体多平台融合发展,目前建有两个网站,其中一个是环球科学官网,是专门针对科研人员的网站。三个主要公众号对三个圈层:公众科普、科研人员、青少年科普。环球科学微信用户200万,已进入全国微信公众号500强。

据介绍,环球科学报道模式,有三个维度。要求编辑团队锁定全球重大科学实践,30分钟之内要快速响应,24小时要有中国报道出来并在社交媒体发出文章,报道会梳理历史上一些相关的文章并制作网络专辑。纸刊会根据事件做持续追踪和深度文章报道。

刘芳举例说,去年诺奖的报道,《环球科学》发出了全网最快的文章,解读了整个科研故事,整合团队组建了单独诺奖报道小组,快速响应团队作战,当时就做出了10万+爆款文章。“24小时左右,我们的领研网制作了诺奖专题,梳理历史上曾经发表过关于诺奖研究的相关报道,快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做到了从流量到粘度的转换。”

同时,《环球科学》派了报道团队到美国一线采访,并制作视频和连线,有科学家的一些视频,有现场拍的视频同步发回来。这个针对诺奖的组合式报道,给读者提供了更加立体化的内容。

“在传播手段上,整个团队要快速适应新媒体平台快速迭代的新需求,包括一些漫画的形式,直播平台的现场直播,听众在线随时也会有很多问题。”刘芳说,他们还开设了音频板块,收集全球科技要闻,解读全球重要科学论文背后的进展和突破。

科学传播进入到好时代,新媒体带来传播的便利性,刘芳总结这得益于有5个机遇:科学家参与的意愿,公众的参与意愿,以及中国科学的快速发展,还有企业科研机构与科技企业更重视基础研究和科学传播,媒体生态升级。“牢牢抓住这些时代给予的特殊机遇,努力突破发行渠道、人才培养、商业模式等诸多领域的制约瓶颈,科普期刊完全可以实现大发展。”

在接下来的自由发言和讨论环节,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徐殿祥、《少年科学画报》副主编孙楷、《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编审张九庆等嘉宾,围绕社会对健康科普需求、科普期刊如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在互联网科普方面取得哪些成功做法和经验、新形势下在移动端科普方面存在哪些不足的挑战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