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环境保护区是指能够保存着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即能保护各种类型的自然景观地带,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存生物遗传基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成为人们研究,认识自然演变规律的理想区域场所。
环境保护区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其优美的风光景色,罕见的自然历史遗迹,为人们提供了旅游、休憩的胜地。同时环境保护区在保持人们对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科学繁荣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与发展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地方环境和资源正遭受着破坏和毁灭。而环境保护区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其优美的风光景色,罕见的自然历史遗迹,为人们提供了旅游、休憩的胜地。它不仅能够保护各种类型的自然景观地带,而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存生物遗传基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环境保护区在保持人们对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科学繁荣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建立环境保护区,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已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战略问题之一。1
80年代初期,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提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保存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保护自然历史遗迹。把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或濒于灭绝的珍稀动植物分布区,划出一定范围,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最集中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环境类型复杂,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索取资源的程度和范围日益扩大,过量开发、酷猎滥垦、毁林毁草和围湖造田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屡见不鲜,森林减少、湿地干涸、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等问题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将导致物种资源减少,许多珍稀物种已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因此,建立环境保护区,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建立了大批的自然环境保护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但是必须看到,我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所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与世界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目前的任务是必须努力地尽可能多地建立一些自然保护区,使其成为物种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避难所”和“防空洞”。
环境保护区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是由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活于其中的动、植物等因素组成的复杂自然综合体,随着综合体形成和演变,其区域分布具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对各种地质现象也必须进行保护,否则将会给科学研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有些地层剖面岩层齐全、出露连续、保存完好、顶底清楚、构造简单、变质极浅和古生物化石丰富等,并且能够反映当时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古构造、古地磁的自然信息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有着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这些难得的自然地质现象与一般的多动态的生态系统不同,从本质上讲,它们属于不可更新资源,一旦发生破坏便永远也不能恢复。国外的许多事实表明,在那些典型的地质剖面上,不同时期会有各种各样的惊人发现。有些现象暂时可能会受到人类认识的限制而不能被解释,但很可能在将来某个时候会被揭示。因而,对地质现象进行保护也是对科研资源的保护,对科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规划流程事前调查为了制定环境保护区的治理规划,与已实施的环境评估时的调查不同,要对规划区内的自然环境进行调查。这里对保护对象物种的具体分布情况及栖息和生育环境进行了调查。在1/1000的地形图上,绘制出保护对象物种的栖息和生育范围图表。2
分区规划(1)前提条件的整理
在环境保护区,要保护动植物种,还要进一步将其整治成当地居民亲近自然和环境学习的场所。换言之,需要对保护和利用的兼顾进行探讨。为了实现后者,可能需要设置观察道和用于休息、展示的设施。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区是保护稀有动植物种赖以生育和栖息的第二自然。因此,决定优先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来制定环境保护区的整治规划。
(2)环境保护区的分区
为了满足上述条件,在环境保护区中,要在整理以下信息的同时,制定分区规划。
①通过实地调查,得到的保护对象物种分布图。
②土壤的环境特性图(水分、pH、EC等)。
③从②和保护对象种栖息和生育环境数据库中,得到的潜在可分布区的地图。
过去环境保护区的平地部分都是水田,因此以每场(一个分区)10公顷/分区左右的尺度将弃耕田整理成保护对象种和环境特性图。
对于①及③中整理的保护对象种的分布图(现存分布图及可分布图),是所有分布图的叠加图,是基于保护和利用对空间进行配置的指南地区。其中,将用于环境学习的项目(观察道、行政楼等的配置)等制成图表,制定了最终的分区图。
(3)环境保护区的整治规划
以分区规划中探讨的内容为基础,最终绘制出的环境保护区整治规划平面图。在该规划中,把平地部分的西侧,配置为优先进行保护的地带;把保护的同时能够用于环境学习等的地带,配置在东侧。此外,环境学习等的主要设施如:用于观察的木道、行政楼(湿地博物馆)等,作为第二自然的保护象征,决定配置用茅草葺屋顶的农家,来营造出农村景观。
此外,在优先保护地带与用作环境学习的地带之间,配置了高茎草本群落(芦苇原),以此来遮挡视线,使二者能够并存在同一个集水域中。2
应用及发展1、生态旅游动机、环境教育途径、环境教育感知均对环境教育效果产生正向影响。环境保护区生态旅游动机对环境教育效果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教育途径、环境教育感知对环境教育效果均产生正向影响;在生态旅游动机、环境教育途径、环境教育感知3个分维度上,环境保护区一般生态旅游动机、常规环境教育途径、表层环境教育感知、严格生态旅游动机、专门环境教育途径、深度环境教育感知为主,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生态旅游地游客环境教育效果存在差异。3
2、为制定合理的流域水环境保护区生态补偿政策,有效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本文在对流域水环境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其生态补偿主客体、方式等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流域水环境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组织保障体系,并给出我国流域水环境保护区生态补偿财政政策建议。4
3、自然保护区往往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区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区域,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国家文明和进步的标尺之一。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热点,是国内外大多数自然保护采取的积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而自然保护区则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依托。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