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婴幼儿情感发展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人类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开始得很早,早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有所表露。在婴儿的情感活动中,依恋是一个重要的情感,一种特殊的持久的感情联结,它是父母亲及家人与婴儿之间充满深情的积极的相互关系。孩子通过与父母及身边人的接触及交流,逐步形成自己的情感意识和认知,而这些又使其逐渐形成对世界、社会、人类乃至人生的种种态度。这种情感上的“定势”,将会影响他们长大后整个生活的方方面面。

特点 1.易变性

首先,这同他们的个性不成熟有关。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幼儿由于个性不成熟,容易造成需要不稳定,需要不稳定则必然引起情感的易变性。幼儿的需要常常受周围情境因素的支配,如看到一只蝴蝶就高兴,看见一条小虫就害怕;吃不到想吃的东西要哭,拿到了好玩的东西又会乐。总之,他所处的情境,对他的情感有巨大的支配作用。由于情境是极活跃、易变的,特别是幼儿所处的情境,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这就容易引起他们情感的易变性。其次,与幼儿的认识水平不高有关。幼儿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很肤浅。常常以自己的具体需要,做为判断客观事物价值的依据,他们常常只注意现象,而忽略本质。

2.易感性

由于个性不成熟、不稳定,认识水平不高,模仿性强,情感很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和感染。孩子越小,这一特点越突出。例如,一个孩子因为某件事高兴地拍起桌子来,周围的孩子也会跟着拍,而且情绪也和第一个拍桌子的孩子一样兴高采烈。至于为什么高兴?后来学拍桌子的孩子并不清楚,也许拍本身就成了他们高兴的原因。又如他们对人的情感态度也是这样,一个小朋友喊:“叔权好”、“阿姨好”,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喊;一个小朋友拉着叔叔的手,亲眼地表示要和叔叔一块玩,其他小朋友也会围上来,做同样的表示。他们的情感十分热烈,但不够深刻,易受感染,也容易改变.例如,暑假期间,父母把孩子送到姥姥家住一段时间,开始两天,他哭哭啼啼要找奶奶。可是,过两天,跟姥姥有了感情,便不找妈妈了。相反,当妈妈要带他回家时,他反而不肯定。

3.依恋性

依恋感情的表现形式是婴儿喜欢同他所依恋的人接近,此时他会感到安全,舒服和愉悦。在他遇到陌生环境而产生惧怕和焦虑时,依恋对象的存在或出现会使他感到安全,这种依恋的安全感一旦建立,婴儿就会更加自由自在地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就会愿意尝试与别人交往,会更好的适应环境。

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看到由于缺乏耐心的照料,不注意家人之间感情交流,出现一些不安全的依恋类型或无依恋的现象。没有建立母-婴安全依恋感情的婴儿,在后来的生活中多不善于与人相处,或不能很好地面对现实。所以,对每一个家长来说,育儿绝不是单纯的喂养,要在喂养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要经常使婴儿保持愉快的情绪,以促进他们对外界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使婴儿的身体,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